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6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38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508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82篇
政治理论   84篇
综合类   7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ottfredson and Hirschi’s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GTC)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cited and tested theories in criminology. It posits to be in effect transcultural in its application and relevant for any norm-violating behaviors. As most empirical work has been completed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the current study tested some of the main theoretical postulates in a sample of 214 Argentinean male adolescents, both offenders and non-offenders. More specifically, it tes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al practices, self-control, criminal opportunities, and deviance.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that offenders reported more deviant behaviors and more risk factors than non-offenders. They also provide partial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main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Maternal closeness, support. and monitoring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self-control and on deviance; both low self-control and opportunities had direct effects of deviant behaviors.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study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曾思 《政治与法律》2020,(5):116-130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通过司法解释创造了"债随物走"规则。这一规则在实践中常适用于企业将其重大资产对外投资的交易。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认为这一规则是对法人财产独立制度的违反,主要以继受人责任和公司分立作为对该规则进行限缩解释的理论基础。针对这一规则,截至2018年9月的全样本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法院在企业对外投资情形下适用"债随物走"规则有其现实的考虑,其决定性因素包括债权人的类型与新设公司外部投资者的数量。现有相关研究并未意识到这些因素的重要性。与现有理论相比,资产分割理论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们分析"债随物走"规则的制度成本与收益,也更契合目前我国的司法经验,可以为这一规则未来的适用提供指导。根据法院的判决经验与理论分析,法院应仅在转移资产的企业之债权人明显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且资产受让公司外部投资者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适用"债随物走"规则。  相似文献   
3.
During and after the Euromaidan, the Ukrainian society experienced an emergence of non-state groups that combined elements of civic activism and paramilitarism. They operated independently from the state and often used extra-legal violence to restore law and order, deliver justice, and protect Ukraine from external and internal threats. Their conduct closely resembles vigilantism. This article draws on the body of crimin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research on vigilantis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verse landscape of vigilante groups in post-Euromaidan Ukraine. It explore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vigilante groups, the Ukrainian government, and the political and business elites; analyzes the legal boundaries of vigilantism in Ukraine; and discusses the outcomes of vigilante justice for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rule of law, and human rights. This article offers a new paradigm for theorizing popular mobilization in Ukraine and sheds light on important dimens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an informal system of policing and justice.  相似文献   
4.
消极公诉权在公诉权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两大法系都对之作出了积极的肯定 ,并在立法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 ,两大法系对消极公诉权的规定又显示出了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由于两大法系在国家政治哲学、法律传统、诉讼理念等方面的区别而造成的。本文分析了两者的差异 ,并对我国消极公诉权的完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5.
探析道义逻辑的哲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渊源上以“权”理论取代可能世界作为道义逻辑建构的理论依据,从而可以构造出实用性强的道义逻辑语义理论,因而是一种可以探索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是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人群并不是社会的弃儿,他们同样是社会共同体的平等成员。对弱势群体权利的关注和保障,奠基于基本的社会价值和人性立场。在诸多权利中,对于弱势群体而言,最重要、最具实质性的是社会经济权利。  相似文献   
7.
年薪制作为经济理论的产物被广泛实践于各类企业并倍受推崇。但是,当公共部门忽略其与私人部门的本质差异而引入年薪制时必定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实施镇长年薪制的佛山市,极有可能会与制度设置初衷南辕北辙,最终可能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所有权概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宗 《时代法学》2007,5(3):62-65
所有权不仅是物权法,而且是整个民法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物权法》第39条对所有权进行了描述性地定义,既继承了民法通则对所有权定义的传统,又揭示了所有权概念的部分内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它没有囊括所有权的消极权能,更没有揭示出所有权作为“排他性支配权”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近通过的《物权法》确立了对公私物权予以平等保护的重要原则,该原则及其贯彻对我国现行行政救济制度提出了挑战,它要求行政救济制度必须从实体、程序等方面更新一些现有规定,并重视行政救济制度对物权相关权益的平等保护,来实现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物权较彻底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保留滥觞于英国的《自由大宪章,》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法律原则与制度。法律保留包括立法法律保留与行政法律保留。前者作用于立法领域,旨在划定议会立法权力与政府立法权力的界限;后者作用于行政领域,旨在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前者的理论基础是议会民主原则与分权原则,后者的理论依据是法治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