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1篇
  免费   83篇
各国政治   122篇
工人农民   182篇
世界政治   6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2篇
法律   515篇
中国共产党   373篇
中国政治   899篇
政治理论   347篇
综合类   138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384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The increased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has triggered enormous innov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and created positive public value at the managerial, delivery of services, and policy levels. However, these positive outcomes do not automatically accrue simply by adoption of ICTs as public leaders can fail to adopt relevant new ICTs, use them poorly, or use them in ways that actually diminish public value, which raises the ques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e-leadership. This article examines e-leadership and innovation capacity at the individual public manager level and fills in some gaps about the practi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ICTs in the public sector. We explore eight research questions useful in theorizing about e-leadership, develop constructs of e-leadership, and describ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e-leadership. By comparing e-leadership in two country settings (South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 als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existing Western-oriented studies about innovations in the public sector. In addition to the growth of e-leadership use and requirements for a variety of competencies equivalent to, but separate from,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s, we find that national cultures exer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ajor constructs of e-leadership, which implies that an effective e-leadership strategy should consider cultural contexts seriously.  相似文献   
2.
彝族著名教育经典《玛牧特依》,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智慧,基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运用社会治理理论,从《玛牧特依》的凝聚力、向心力、约束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五个维度切入,挖掘出《玛牧特依》的五个核心思想,即教育、廉耻、礼仪、仁善、慎独。其中,教育是《玛牧特依》的主旨和出发点,廉耻是《玛牧特依》的精髓和道德底线,礼仪是《玛牧特依》的大德和最高法律准则,仁善是《玛牧特依》的核心和道德宗旨,慎独是《玛牧特依》的落脚点和最高道德境界。《玛牧特依》在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彝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应该凝聚《玛牧特依》文化力量,协同发展,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坚 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认真领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 逻辑关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文化自信和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有着重 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外力和内力的关系, 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总之,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存在逐步递进的逻辑。劳动 精神是成为人的精神,工匠精神是成为更加优秀的人的精神,劳模精神则是成为影响别人的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为此,英语教学中必须输入文化教学。文化教学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的普及与农民犯罪的发展表现出某种同步性,这是两者存在内在联系的深刻反映。大众文化本身的一些特征表明,其是诱发农民犯罪的重要因素。在大众文化环境下,农民犯罪总量将上升,性质将愈来愈严重;侵财犯罪和性犯罪将增多,且日益多样化;团伙犯罪将增多,且日益有组织化;流动犯罪将增多,且日益向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使人们获得了研究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新视点,这就是文化的视点、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历史视点。要正确认识政治文明发展中的文化继承和超越、拒绝和借鉴问题以及文化发展中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从而。适应时代要求,推进政治文化创新。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上的创新,是党能否把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创新的成果转化成制度创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从长时段考察中国传统法律的发展和演变,特别是国家制定法的发展和演变,就可发现这样一个明显的规律:从伦理规则向生活规则的演变,这一点在有关民事方面的法律里面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一演变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残酷的。它提醒我们,法律的作用不应过分夸大,立法时应注意听取民众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周洪涛  刘华 《法学论坛》2006,21(4):78-81
知识产权文化是知识产权制度的积淀和升华,对知识产权制度运行中各种主体的利益冲突具有潜在的协调和平衡作用。知识产权文化与和谐社会具有共同的经济理性,而且其协调和平衡的社会功能与和谐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因而知识产权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徐碧辉 《思想战线》2002,28(4):102-105
形上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求知冲动 ,更是一种寻找精神寄托和灵魂安顿的渴望。但是 ,这种追求和冲动几乎是从一开始就在被怀疑论消解着。从苏格拉底到 2 0世纪的语言哲学及后现代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对形上追求的怀疑和消解从来没有停止过 ,大众文化的兴起更为这种消解提供了现实的文化土壤和依据。但是 ,形上追求作为一种本体性冲动是不会停止的 ,因为它表达的是人的超越需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品位的提高 ,形上追求必然会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扬弃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雷 《行政与法》2005,(12):14-15
中国传统的行政文化对我国当前的行政改革既有消极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精华,扬弃其中的糟粕,建立先进的中国行政文化,推动行政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