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治文化这一政治学概念框架下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进行分析、研究 ,提供了一个新的审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价值的视角 ,发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权威主义和等级制 ,道德和人格主义 ,均平、中庸观念和明哲保身意识的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一个与地域型、依附型、封闭型和目的型政治文化相对应的政治传承系统 ,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社会和政治运行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庸思想与"一国两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平 《理论探索》2006,3(3):25-27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孔子对世界万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处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方法。“中庸”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养料。正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脉渊源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是解决现实政治难题的大思路。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05,(2):42-42
王玉林在2004年12月15日的《中华读书报》上撰文指出:常常听人一提到“中庸,就随口说出“无原则”、“抹稀泥”之类的解释.其中既有大学生。也有不少的教授,甚至自命不凡的各类“专家”。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我见到几种白话《论语)读本,评价孔子“钩而不纲,弋不射宿”的思想是“假仁慈”、“愚腐的虚伪”。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不是走传统的西方道路,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中国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个人修养、伦理道德、中庸和谐、以人为本,这些对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我们要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正义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里士多德以中庸为特色的政治正义观反映了其政治哲学的价值理念。他从伦理学“中庸至善”的基本思想出发 ,认为政治正义同样遵循着这一原则。“法律是中道的权衡” ,“中庸是适用于一切政体的公理” ,“获得财物须以中庸和比例为准则”以及“品质为现实活动所决定”等准则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的基本理念和特色 ,代表了西方政治正义的原初状态。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观有其产生的现实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对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孔子生活于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诸多社会弊病,孔子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出了仁、贤、信、公、礼、和、中等应对措施,力图恢复古已有之的"郁郁乎文哉"的政治局面,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借鉴和弘扬孔子这些思想,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理想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因而也有着不同的理想,笼统地说,西方人的理想偏功利型,中国人的理想偏道义型.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中庸之道的角度,论证一种不同于普遍的理想观念的“常态”理想;以人们较为普遍的理想观念为切入点,论述为什么要提出所谓的“常态”理想,进而论证中庸作为一种常态理想的可能性及预期后果.  相似文献   
8.
左亚文 《学习月刊》2013,(17):23-24
人是什么?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实则不然。“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第四章》)“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对于人最初的和最接近的东西乃是最后的和最远的东西。”(《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下卷)对人来说,可能最不了解的就是人自己。  相似文献   
9.
忠诚是中华民族最为看重的文化品格。《论语》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庸》说:”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相似文献   
10.
史彦明 《学理论》2013,(11):47-48
社会的发展促逼着现代人直击我们道德意识最深层并引发一系列追问与反省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谴责他人的行为选择或否定他人的价值观,而更为重要的是唤醒自我沉睡的道德意识,进行理性的自我反省。以发扬人生之道为终极关怀的儒家思想则给予我们自我反省、实践道德的精神洗涤和行为指引,使处于道德困境中的人们找到真正的出路和寄托,促使整个社会实现真正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