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探究“人性”从来就是哲学的根本任务。自苏格拉底以来,各家学派都对人性进行了阐述,但都没有彻底解释“人是什么”的问题,导致“思想的无政府状态”。卡西尔为了解开人性之谜,从化的角度,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并采取“半山亭”和“观景台”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人性。  相似文献   
2.
潘宜协 《学理论》2010,(12):58-59
卡西尔作为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符号形式的哲学闻名于世。世人皆知其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主要渊源于康德哲学一脉,却因此而忽略了其符号形式哲学体系架构中蕴涵的对德国古典哲学另一大师黑格尔之思想的内在继承。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在黑格尔哲学的精神框架内呈现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对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神话,不单是文学的研究范畴,也是宗教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范畴。然而对于“神话”这一术语,许多权威理论家和当代学者使用得过于随意和模糊,本书直陈其弊,对20世纪的几种神话理论做了非常激烈的历史性批判。但作者并未试图将这一术语完全从我们的理论或分析语言中清除出去,而是指出,我们能够,或许仍可继续使用“神话”这一概念来思考,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应当停止对这一概念的思索,必须明了我们所讨论问题的意向与语境,必须面对我们如何、是否,以及为何应当使用这一术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恩斯特.卡西尔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建立的以符号为中心的文化哲学体系无疑是为20世纪的人学研究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人论》作为这一体系的代表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任何著作都是由几个思想生发点而展开的.这种思想生发点即该著作的逻辑起点。探究《人论》的逻辑起点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卡西尔的人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2,(1)
卡西尔不仅是西方2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文化哲学家,也是重要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在自然科学范围内,他通过吸收现代数理逻辑思想,在自觉运用功能论与批判哲学先验方法的基础上,对康德原本静态的先天综合学说进行了发展和推进,提出了动态的先天形式思想。卡西尔还把康德哲学建构论原则推广到人类文化活动领域,认为文化形式具有对于经验的赋义作用,从而扩展了康德的认识论。对卡西尔与康德有关思想差异的比较和分析有助于人们对先验哲学的理解以及卡西尔哲学内在逻辑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刘友红 《求索》2008,(7):111-113
卡西尔早期在柯亨的领导下沿着先验逻辑路线发展和完善康德所开创的科学认识理论,晚期则致力于构建和完善自己的文化哲学体系。卡西尔文化哲学具有追求体系的完整性、追求逻辑的统一性、把对精神的自我认识作为哲学的主旨等整体特征。它兼具德国古典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性质,堪称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典范。这对我们今天从事哲学研究、思想创造以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卡西尔曾说:“人性并不是一种实体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互联网时代,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警惕它所衍生出的各种危险。但网络信息技术从本质上来说,仅仅是一种工具,归根结底还是看使用的人,是善还是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遏制网络侵权具有什么样的效果呢?为什么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会特别选取两个网络侵权案例作宣示?且听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8.
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解答了康德的哲学问题,把静态的理性批判转变为动态文化批判,以语言为进路,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哲学。其哲学的动态符号品性改造了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以"符号"为媒介,以"形式"为本质,以"构建功能"为主题,开辟了一条现代哲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卡西尔的神话世界观,假定在具体客体的整体中它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整体由它的各部分构成,部分代替整体是原始逻辑的基本原理,部分就是整体并具有整体的功能。神话是人类最原初的经验的符号化,它既是思维的形式,也是直观的形式和生命的形式。它并非遵循逻辑的法则,而是依赖于生命一体化的原则。在神话里,每一个事物尽管是特殊的偶然的和感觉的事物,但都显现出宗教文化的一种整体性力量。  相似文献   
10.
从功能的角度看,人性实质上是一种使得人成为处于一定文化背景中的具体的人的可能性;它包含着理性和非理性两类先天的规定性,通过这些规定性,文化及其多样性成为可能。真正的普世伦理应当建立在作为一种可能性的人性之上,必须以人性本身作为普世价值,只有这样,一方面,我们才不至于偏袒人性中的某种规定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就是因为偏袒人性中的理性规定性所以不能成为真正的普世伦理;另一方面,我们才能避免把特殊文化中的特殊价值理念幻化为普世价值,因为以人性整体为基点的普世伦理不接受任何一种文化或个人对人性及其某种规定性的解释,这些解释都必然会带有理解上的偏见。这种普世伦理强调底线意识,是判断实践主体行为的尺度,具有约束、调节和范导实践主体特别是国家的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