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2004年冬的一场大雪,给古老的北京带来一片洁白。我如约前往拜访一位著名画家,没想到,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文楼也去拜访,我们由此而相识,真是意外的收获。文楼出生于台湾,在台湾读完大学,如今是香港著名雕塑家,他曾协助徐悲鸿纪念馆在香港举办画展。他与徐悲鸿未曾谋面,却与徐  相似文献   
2.
尚莲霞 《求索》2014,(9):183-186
徐悲鸿执掌时期的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生相继留校任教或被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院聘任为师资力量.这些徐悲鸿的弟子们继承和发展了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并推动了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徐悲鸿通过“广收旁听生”、选派学生出国深造以及聘任优秀毕业生等三方面举措逐步实现了储备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月·言论     
《侨园》2012,(12):4-4
100元的"衣食住行"同是100元,却无法回到从前。时至今日,具体到衣食住行,100元能买哪些商品?  相似文献   
4.
尹明 《求贤》2012,(7):63-63
去年北京传是春拍有一张徐悲鸿赠徐志摩的《猫》,这幅《猫》是徐悲鸿1930年送徐志摩的,纸本立轴,尺寸为84厘米×46厘米,曾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旧藏。而这幅画从徐志摩处如何流出?收藏它多年的主人是谁?至今没有确切史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美术教育家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贫苦农家,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之熏陶,走上了艺术征途。1918年有幸得识徐悲鸿大师,得授西画技艺。1919年投入"5.4—6.3"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6.
徐悲鸿维权     
现今社会,中国公众的版权意识逐渐形成,维护知识产权的案例也随之增加。可是在几十年前的民国,人们的版权意识还相当淡薄,当时的法律对知识产权也没有任何相关规定,作者想维权也无处伸张自己的正义诉求,连大画家徐悲鸿,也曾因为知识产权打过一场官司。这场官司让他哑巴吃黄连,不仅败诉了,还产生了混淆视听之危害。  相似文献   
7.
二毛 《各界》2014,(6):20-22
张大千是丹青巨匠,当世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徐悲鸿对他更是推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少有人知的是,丹青圣手张大千也是赫赫有名的美食大家,而且是厨界高手。作为一个美食家,张大千享年八十五岁,算是高寿的。这大概与他豁朗快乐的天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欣声 《统一论坛》2011,(1):68-69
2011年新年伊始,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徐悲鸿纪念馆主办的《落笔生花情牵两岸》台湾当代著名艺术家王农85岁书画作品回顾展,在北京新保利大厦保利艺术博物馆举办。  相似文献   
9.
吕凌飞 《春秋》2013,(5):23-25
徐悲鸿(1895—1953)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是现代杰出的绘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他一生中,为了心爱的美术教育事业,多次漂洋过海,到欧洲,到南洋;在国内也多次到全国各地。这里记述的是他两次山东之行的史实。  相似文献   
10.
"花富贵致,风采神韵",这其实是个泊来的题目,引用了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对沈杰松牡丹作品的点评。国画的语言体现是"笔墨",什么样的笔墨语言,就体现了画家什么样的创作境界。它能直接传递画家的艺术观和世界观,体现画家的才思和感情。所以,笔墨的驾驭能力是对画家很深的考验。沈杰松的牡丹,在线条和着色上,力求通过构图反差和墨色浓淡来达到深入浅出的视觉审美效果。他的笔墨不奢华,却很"高贵";不婀娜,却很"幽美";不艳丽,却很"华美"。沈杰松更多的是通过内在的笔墨语言来体现牡丹的"内涵美、深邃美"与"雍容"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