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开学焦虑”年年说,今年情况大不同。在经历了一个与网课相伴的超长寒假后,全国目前已有10余个省份正式开学或“官宣”了开学日期。对于开学,众多家长在直呼“解脱”的同时也焦虑重重:孩子成绩会不会已被同学拉开不小差距?手机依赖症还能不能戒掉?没了自己这个“助教”,孩子能自主学习吗?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2)
通过阐述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强调学生过度依赖手机而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严重性,分析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从大学生角度、学校角度、家庭角度、社会角度四方面探讨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纪检与政法》2004,(1):5-6
随着电脑和网络以及手机的普及,人们办公也越来越便捷,速度也越来越快,在享受着方便的同时,又被这些东西制约着。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复杂、治理主体多样、防治难度大,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协同治理以其协商沟通的方式、多主体参与、自组织的建设等理论特性,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资料提供了一种方法选择。文章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了手机依赖症协同治理的内涵特征,探索了手机依赖症协同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徐成芳  顾林 《学理论》2011,(32):217-218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危害。手机依赖症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内因是大学生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从众心理、心理诉求、特殊的人格特质和不稳定的情绪四个方面。因此,学校、教师、学生自身三方面要形成合力,使大学生克服手机依赖心理,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