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他曾一个人乘飞机冒险跳伞,去营救西安事变中身陷囹圄的蒋介石;他曾与胡宗南斗智斗勇,挫败其摧毁西安的惊天阴谋;他曾在延安由毛泽东特批重新入党,却在建国后蒙冤入狱。他的真实身份和传奇经历,在尘封半个多世纪后才逐步映入人们的视野。他就是国民党中统"西北局专员"、在敌人心脏潜伏十五年的传奇特工——李茂堂。  相似文献   
2.
张昌华 《各界》2011,(12):80-81
他曾位居国民党中枢,历任教育部长、交通部长、组织部长,以至“行政院”副院长。他是“反革命”,曾任国民党中统局局长,为中共(1948年)宣布的国民党43个战犯之一,序列第二十。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民党的后起之秀,朱家骅是蒋介石宠信的得力干将、新CC系的领袖,也是钳制汪精卫和CC系的一把双刃剑。为了向蒋介石争宠,堂堂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个“洋博士”,居然玩起了荒唐的“献鼎”把戏,令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4.
黎安 《各界》2013,(4):1-1
朱家骅(1893—1963)是位奇人,奇就奇在他拥有常人少有的复杂人生。读张昌华先生《一言难尽朱家骅》一文,大抵可以概览朱家骅亦官亦儒的多彩人生。他是“反革命”,曾担任国民党中统“头子”,被中共列为国民党战犯,位列第二十。他亦曾“革命”,民国初年带领“中国敢死团”响应辛亥革命,声援“五卅”惨案后的北京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09,(6):62-64
1949国民党迁台 1949年12月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由四川成都市迁往台湾台北市。“行政院长”阎锡山、“副院长”朱家骅等官员开完会后即匆忙赶赴机场,飞往台北。在此之前,许多主要的机构、相关文件、人员眷属均已纷纷迁抵台湾。随着“行政院”的迁台办公,也正式宣告了国民党政权全面溃退台湾。  相似文献   
6.
冯晓蔚 《党史纵横》2015,(1):31-33,36
毕磊,1902年7月13日出生于湖南澧县,是我党在广州早期学生运动的重要领导之一,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15日被捕遭杀害。在毕磊短促而又不平凡的一生中,最为光彩耀目的一页,就是他与文化革命的伟大旗手鲁迅之间战友般的密切关系与革命情谊,以及毕磊在沟通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密切联系过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今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本文撷取毕磊与鲁迅先生在那段特殊岁月里不为人知的故事,奉献读者。  相似文献   
7.
胡适的傲骨     
羽戈 《廉政瞭望》2013,(14):52-52
胡适与蒋介石有一张著名的合影。摄于1958年4月10日。查曹伯言、季维龙编著《胡适年谱》,当天上午9点,胡适就任台中央研究院院长,在南港中研院考古馆楼上发表演说,称这一职位,自朱家骅卸任以来,蒋介石请他出山。他正在病中,  相似文献   
8.
抗战爆发后,陈独秀出狱,并要求重新回到党内工作众所周知,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一至五届中央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和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第一次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和对军队的领导权,成为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前夕,一九二七年七月初,陈独秀已经离开中央领导岗位。他先是隐蔽在汉口,不久移居上海党的秘密机关,深居简出,不担任  相似文献   
9.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09,24(3):45-51
1938年春国民政府任命朱家骅为赴德特使。本文通过对这一计划的起因、过程以及朱家骅赴德工作纲领的阐述,分析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及对德友好人士在对德方针上立场的异同,探讨出使计划推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李友唐 《传承》2010,(19):15-17
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使用中国文字的人已经开始出现快速记录。当时文字由"隶书"演变到"草书",就是为了快速。英国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九世纪,中国唐朝出现一种快速记录方法,几乎可以与语言的速度相等。可惜具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