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一生创立了两种不同的哲学,但这两种哲学并非毫不相关的,都属于科学主义语言哲学的范围,而且集中反映了科学主义在20世纪由理性实证化向理性历史化转折的趋势。对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及其语言哲学的精神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同等收费出台奚浩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主攻德国当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像他这样前来祖国大陆主修西方哲学的“台生”并不算多。他来北京求学看中的不全是这里的学术环境,更多的是想解开与“根”这个概念有关的情结。即使深爱北京,但面对前途,奚浩与其他台湾学生一样还是有一种潜在的担忧,家里要支持较大数目的学费,在大陆拿到的学历台湾又不承认,而在大陆就业,又面临着比较复杂的身份认证。何去何从,是每一个像他这样的“台生”反复考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延祥 《北方法学》2017,11(6):112-119
在意义与真理的问题上,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是批判指涉主义与逻辑完美主义的。在法理学探讨中,德沃金援引维特根斯坦,是因为德沃金在根本上认同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与此相对,哈特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援引,仅仅是对其著作中某些孤立语篇的认同,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误解。哈特引用他们,只是借助他们来指出无形的规则是存在着的,哈特本人采取外在视角的方法来对规则进行客观中立的描述,显然与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是水火不容、尖锐对立的。  相似文献   
4.
身为一名有犹太血统的哲学家,在《文化与价值》中,维特根斯坦对犹太民族发表了一系列的评论.在这些评论中,维特根斯坦对由启蒙运动哲学家所提出的犹太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完全赞成.维特根斯坦批评犹太人自私自利,批评他们的财富观及狡诈的本性.维特根斯坦对于犹太人问题的态度可以归结为:沉默与顺服.任何一种试图从人的角度来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手段都可能给犹太民族带来更多的苦难.  相似文献   
5.
胡玥 《人民公安》2011,(10):10-17
不想写了,不行,你开价吧,一个故事要价高达50英镑,<海滨杂志>的编辑答应了. 又不想写了,不行,你开价吧,12个故事1000英镑,没问题! 实在不想写了,柯南道尔把福尔摩斯推下了山瀑——在作品中.读者愤怒了,谩骂、威胁、恐吓,终于,柯南道尔受不了了,福尔摩斯又起死回生. 这段100年前的偶像与粉丝公案,见证了侦探推理...  相似文献   
6.
黄根生 《前沿》2014,(3):204-205
维特根斯坦的“含义”“用法”“语言游戏”诸概念,是理解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重要钥匙。本文着力澄清以上三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并揭示其内在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为读者进一步阅读、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开启一扇有益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陈溪 《法国研究》2014,(2):67-73
本文研究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尤奈斯库的作品《秃头歌女》中形式各异、丰富怪诞的戏剧"语言游戏",认为其类似于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词与物》中提到的"异位移植"(les hétérotopies)现象,《秃》剧为代表的各种荒诞剧语言变形也是戏剧"语言家族"中的"异位移植",或称"异托邦"。《秃》剧中不同类型的"异托邦"语言现象是异常性与日常性的并置、对立和交叠。从尤奈斯库自己的相关生活体验和创作意图来看,这一"异托邦"并非如荒诞剧传统阐释模式认为的,是对于相似现实世界和人类精神状态的全部写实反映,相反,尤奈斯库的"异托邦"是对于日常语言及现代思维的正常秩序的有意反叛与逃逸,并且意图由此对日常生活进行"分解"和异化。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3)
维特根斯坦对于词汇学习的立场,规则的使用和私人语言的不可能性在《哲学研究》一书中得到了详细的阐述,并且联系有关儿童早期词汇学习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把认知学家的模式和社会语言学家的模式进行对比,两者又都和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对立。希望对儿童的词汇学习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李包庚 《学理论》2013,(3):21-22
与前期主张"逻辑图像论"不同,后期维特根斯坦提出"语言游戏说",认为形形色色的"语言游戏"并无共同的本质,唯有"家族相似性",主张语言的意义在于其用法,标志着维特根斯坦思想从语法学向语用学的飞跃,具有反形而上学性。  相似文献   
10.
肖朗 《学习月刊》2011,(4):36-37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是现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国内论述维特根斯坦,往往热衷于其"语言游戏"、"家族相似"等概念,或者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等理论,很容易用这些概念和理论遮蔽了维特根斯坦的原意,实际上,维特根斯坦并没有建构什么概念和理论体系的意思,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语言学理论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