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寂寞守墓人     
一份长达370年的守候故事得从明末讲起。1626年,努尔哈赤猛攻边疆重镇宁远,明将袁崇焕血书立誓,将老母妻儿迁至城中,奋战3日,终以万卒破十倍之敌。努尔哈赤打了平生惟一败仗,不久竟郁郁而终。皇太极为报父仇,又率兵猛攻宁远,均被击溃。此时的袁崇焕,已成大明残局惟一有效的棋子。本来,这枚棋子若运筹得当,至少可让敌我在战略推手上多几个来回。可惜,史上令人吃惊的一幕再次上演了:皇太极施  相似文献   
2.
无悔追求     
近期中央一台在“东方时空”百姓故事里连续播出一档节目,叫做“守墓人”。看过节目的人都知道,这个叫佘幼之的守墓人守的并非自己祖先的墓.而是明末被崇祯皇帝冤杀的功勋卓著的袁崇焕大将军的墓,而且到现在已历经300多年,余家守墓的遗训已经传承了17代。  相似文献   
3.
王新同 《侨园》2014,(6):54-55
2014年清明时节,不少人来到北京东花市斜街的袁崇焕祠,祭奠这位明末护国英雄。其中几位解放军老将领,得知袁大将军墓第十七代守墓人——75岁的佘幼芝也在现场,就径直来到她面前,深鞠一躬:"近400年了吧,您和您的家族不光是在为先烈守墓,也守住了民族气节之魂啊!''一个原籍广东的佘姓家族,为何飘零北京数百年,甘用热血和生命为袁崇焕世代守墓?  相似文献   
4.
孙承宗是中国明末大臣、抗清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经略蓟辽,到职后亲自勘察关外的山川关隘.支持抗清名将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练兵屯田强化边塞。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绕道人长城,深入京都南,进攻高阳城。他率家人及全城乡民守城抗清,终因清兵势众弹尽粮绝,城破被俘,誓不降清,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5.
寂寞守墓人     
王开岭 《廉政瞭望》2011,(19):64-64
一份长达370年的守候 故事得从明末讲起。 1626年,努尔哈赤猛攻边疆重镇宁远,明将袁崇焕血书立誓,将老母妻儿迁至城中,奋战3日.终以万卒破十倍之敌。努尔哈赤打了平生惟一败仗,不久竟郁郁而终。皇太极为报父仇,又率兵猛攻宁远,均被击溃。  相似文献   
6.
钟瑜 《今日海南》2016,(5):60-61
阎崇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清史、满学兼北京史,现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有:两卷本、120万字的《清朝开国史》,6卷本、210万字的学术论文集,25卷本、800万字的《阎崇年集》,最近出版50万字《阎崇年自选集》、《袁崇焕传》(修订本)、《康熙帝大传》,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并出版《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和《大故宫》,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百家讲坛"开坛元勋。  相似文献   
7.
钟葵 《政府法制》2011,(2):14-15
历史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不断重演 在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中,有一个现象经常重复出现,那就是历代名将难得善终,他们往往不是死在敌人手中,而是死在自己人的刀下。如春秋名将伍子胥被奸隹所害;战国名将白起“死而非其罪”;汉朝名将韩信、彭越、英布被汉高祖刘邦和吕后所杀;唐朝名将李光弼遭猜疑忧惧而死,仆同怀恩被迫反叛,病死鸣沙;宋朝名将岳飞被秦桧阴谋陷害;明末名将袁崇焕被昏君凌迟处死……  相似文献   
8.
水风 《廉政瞭望》2015,(3):26-27
其实古代皇帝最喜欢的是"纯臣"。纯臣的两个基本配置,一有能力,能干事;二不站队,只忠于皇帝,谁当皇帝忠于谁。中国封建政治制度历经2000多年,展示出极其高超的政治文明和政治智慧,政治规矩更是集大成,不少我们今天仍在借鉴。如巡视制度,就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官员异地任  相似文献   
9.
感受袁崇焕     
周建忠 《共产党人》2008,(22):54-55
闫公是大学者,其学术我甚为佩服,但有两件事我想说说,一是我认为他对后金的评价过高,其实英雄不英雄只是时代相对的产物。努尔哈赤、皇太极厉害,是因为他们没遇上诸如李世民、朱元璋这样的对手而已,否则在他们没入驻中原时恐怕就玩完了。第二就是关于袁崇焕之死。袁崇焕的悲剧按闫公的说法是空前绝后,是旷古少有的,但我认为袁崇焕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忌。  相似文献   
10.
正起伏抗敌路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后金首领努尔哈赤起兵攻明,逼近山海关。天启二年(1622年),明军广宁大败,13万大军全军覆没,40多座城池失守,明朝边关岌岌可危。在国家危难之时,袁崇焕挺身而出,镇守辽东。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13万,攻打孤立无援的宁远,却被袁崇焕的1万守军打得大败而归。努尔哈赤在战斗中被打伤,不久郁郁而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