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81篇
中国共产党   206篇
中国政治   391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5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剧五百年     
周伟 《新湘评论》2005,(1):62-62
城头山是中国南方大型和重要的史前古城址.形成于大溪文化早期,沿用至石家河文化中期(距今约6000-4000年之前),占地面积18.7公顷,位于澧县车溪乡南岳村境内。古城遗址于1979年夏在文物普查中被澧县文物工作者所发现,1991-2001年,经过连续11次考古大挖掘,已揭露面积7000余平方米,  相似文献   
2.
《群众》2007,(6):F0003-F0003
扬州市蜀风——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以古城文化为基础,以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和瘦西湖古典园林群为特色,与城市紧密相依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总规划面积12.23平方公里,由瘦西湖风景区、蜀冈风景区、唐子城风景区、笔架山风景区、绿杨村风景区等五个区域组成。景区管委会自2006年1月成立以来.按照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融人文、生态、休闲于一体的著名景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原古城的春天,是一个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 高原古城的春天,是一个宾朋欢聚、畅谈发展的春天! 在这吉祥的春天里,青海各族儿女以花为媒,从2002年到2006年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青海郁金香节.给青海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契机,给城市带来了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4.
《群众》2006,(9):F0003-F0003
近几年来,扬州市建设局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抓手,以创造最佳人居环境和最佳投资创业环境为目标,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新建与保护并举,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实施了道路整治、水环境整治、古城保护、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安居住宅建设、新城西区建设等七大工程,  相似文献   
5.
有机会来到美丽的历史古城万象,与朋友们再次相聚,共商中国与东盟合作大计,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论坛》2006,(1):I0008-I0008
悠久的历史、特殊的区位.孕育了腾冲县腾越镇厚重的文化积淀。在275.56平方公里的腾越大地上.腾越文化闪烁灿烂.各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古迹星罗棋布.民族民间文艺源远流长、形式多样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南诏古城遗址,有建于元代的护珠禅寺,明代的绮罗文昌宫和腾冲文庙等古建筑.  相似文献   
7.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刊载一组有关“民族文化生态村试点建设”的调研报告,同时,我们还请调研者写一点简短的“调查手记”,目的在于引起更多人对基层乡村,对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更多关注。我们相信,“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产业逐渐建立起来,将给云南的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杨宏浩  杨桂华 《思想战线》2003,29(3):107-111
在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地,文化不是以独立的形态存在的,每种文化都有其依附的载体。自然生境、历史意境和创造该文化的人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文化生命体,其中文化是其灵魂,人是其创造者,自然生境、历史意境及人是文化的载体。通过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文化生命体便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凌云  陈悦 《创造》2004,(5):51-52
一位经济学专家说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同时也应是一个政治家,既要有扑捉商机的灵敏,也要有造福百姓的责任感和社会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拔地而起的高楼、整洁宽敞的街道背后,是日渐消失的老街古巷。如何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南宁文化?如何在钢筋水泥中寻找昔日的老城记忆?“老南宁”项目即将启动,我们期待能够拥有一片净土,重温儿时旧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