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永俊 《求索》2007,(1):211-214
对动物的偏爱与崇拜,是拓跋鲜卑部落比较突出的民族特点。民众对神兽与灵虫的迷信、统治者对兆祥动物的崇尚、鸟兽官名的长期保留、鹿马苑囿的精心规划等,既可看作是其动物崇拜及其遗存的表征,更是其难以割舍的游牧情结的真实写照。动物崇拜不仅使拓跋鲜卑在众鲜卑部落中独具特色,也对拓跋鲜卑的汉化产生过一定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秦始皇嬴政"称帝"到窃国大盗袁世凯"驾崩",中国历史上一共出了408位皇帝。在这些皇帝中,有很多人的名字起得相当搞怪,生造字、冷僻字常常让人"畏名如虎"——皇帝们,连起名都追求"与众不同"、"超人一等"呢!  相似文献   
3.
4.
窦蒙、窦臮兄弟是代北鲜卑文化传统在中唐承续的代表人物,他们合力完成的《述书赋注》是唐代书学的扛鼎之作之一。在汉族文人书家辈出、书法实践与书学理论高度繁荣的唐代,这样一部辞藻雄赡、理论精深,并有体例创新的书论巨著出自于鲜卑后裔之手,既是胡汉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窦氏的书法传统与时代文化共同孕育的成果。细绎《述书赋注》的文本结构,是由《述书赋》、注、《字格》和《题述书赋后》四个部分组成,其在东汉以来的传统书学著作中,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著作体例,由此推动书学著作成就的创新。具体来说,赋与注的结合,造就了一部汉唐间规模最大的周秦书家传记体书学史巨著;引史注法入于赋注,造就了第一部史注体书学史巨著;《字格》的产生,又造就了第一部具有传统书学概念体系建构意义的书学论著。《述书赋注》的产生,是对汉唐间文化与学术传统的遵循和发扬,是魏晋以来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在唐代、在书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5.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认识到,如果想要使北魏强盛起来,就必须吸收中原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当时的北魏都城是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孝文帝想把都城迁到洛阳,以有利于改革鲜卑族落后的习俗,实行汉化方针政策,但当时的鲜卑贵族在平城住惯了,而且房屋土地都在这里,因此都不愿意迁都。  相似文献   
6.
河套二人台     
邹万银 《实践》2008,(7):54-54
河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先秦时期的戎、翟;秦汉时的匈奴;魏晋时期的鲜卑,之后的回纥、契丹、蒙古,以及汉族,各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社会与经济的进步,并创造了这一地区悠久而独特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唐宝民 《廉政瞭望》2012,(21):57-57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认识到,如果想要使北魏强盛起来,就必须吸收中原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当时的北魏都城是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孝文帝想把都城迁到洛阳,以有利于改革鲜卑族落后的习俗,实行汉化方针政策,但当时的鲜卑贵族在平城住惯了,而且房屋土地都在这里,因此都不愿意迁都。  相似文献   
8.
山新 《各界》2010,(7):36-40
北魏王朝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作为马背上的王朝,祖上出过拓跋焘、拓跋琏、拓跋溶等骁勇好战的战斗英雄,几次使北魏王朝由危转安,并在走马灯似的宫廷政变中,百危而未倒,并能开疆拓土,统一了北方,和南朝隔江对峙。  相似文献   
9.
慕客皝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燕的奠基者.史称他"龙颜版齿,身长七尺八寸.雄毅多权略,尚经学,善天文".究其一生,平内乱、败后赵、破高丽、统三部,屡破强敌,成为前燕政权的奠基者,慕容鲜卑也成为最先走出东北、入主中原的东北古族.  相似文献   
10.
北魏太武帝时期.司徒崔浩奉命率著作郎高允等人.编写了一本魏国的国史。他们在书中据以实录,比较真实地记录了拓跋氏祖先的言行.反映了北魏鲜卑族变迁的历史面貌。这种秉笔直书的修史精神值得称道,然而,后来节外生枝,一场弥天大祸突然降临到了他们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