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84篇
中国政治   134篇
政治理论   47篇
综合类   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友军  蔡芸 《理论月刊》2003,(12):167-169
本文分析了中日家族观念的差异及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指出我国当前的民营家族企业必须突破传统的小家族观念,借鉴日本的经验,把企业作为一个大家庭来经营。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中体现的和谐精神、忧患精神、人本精神、道德精神、自强精神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谢孝龙 《唯实》2005,(6):8-9
随着南京、泰州等地相继推出各自的地方精神表述,江苏开展了关于新时期江苏精神的大讨论,媒体也有“创业、创新、创优”、“勤勉创业、务实诚信、宽容开放、率先奋进”等相关表述,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江苏精神”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表述。  相似文献   
4.
日本警察纪律状况颇佳。这主要得力于其警察机关和人员良好的自律精神。自律精神所反映的却是儒家的“君子(士)”文化。  相似文献   
5.
关系网络和儒家文化对华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格兰诺维特的观点 ,人们的经济行为是嵌入社会结构之中的。从实证研究来看 ,华人社会里的确存在着关系网络 ,关系网络表明了社会结构 ,而其中又内涵着儒家文化价值观的底蕴。华人关系网络影响了生产要素的配置 ,也影响了华人企业的组织方式。华人关系网络是以血缘、地缘、学缘和业缘等纽带连结起来的。家庭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关系和经济理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6.
仁爱、公正、不惑是儒家文化人才修养观的核心内容。仁爱的胸怀是儒家人才修养观的根本要求,对公正的追求是儒家人才修养观的实现途径,不惑的境界是儒家人才修养的最终体现。三者相互鼎力,浑然同体。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儒家文化作为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思想体系之一,依然在当今社会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8.
寻踪士燮     
李玉洋 《春秋》2012,(4):28-30
2010年,《泰安文化通览》编纂工作酝酿启动,山东师范大学李伯齐教授告诉我们,三国时期号称"岭南王"的士燮,其先祖是鲁国汶阳人,与泰安文化大有干系,应该花大气力发掘一下士燮的事迹,抽丝剥茧,从中寻找泰安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的渊源,弘扬士燮及其家族为儒家文化、泰山文化走向岭南、走向更为广阔的区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于是,20...  相似文献   
9.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出一方官,这"水土"说的就是风吹雨打、日积月累的地域文化。土壤、气候、饮食习惯等方面因素对一个区域内某一群体性格形成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这期所关注的古代四川官员。古人曾这样形容江浙一带人的性格与气候的关系:"南风之来兮,可以解民之愠;南风之熏兮,可以富吾民之财。"意思是这里气候温润,因而使这里的人脾气温和,会经商赚钱,历史上的江浙人多做官、善做官。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人伦理道德观念、家族观念都非常强烈。同时,受中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乡土小说叹惋于乡土社会源于儒家文化价值的"贞操、伦常、耻感"等观念的崩解与失落,进而从依托亲情佑护人性的纯良、发掘民俗文化的价值教化功能、"民本"观念与乡土社会现代民主实践的融会等方面,展开了将儒家文化引入乡土价值重建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