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8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键认为,多数慢性病在恢复缓解期,以气虚、阴虚为本,湿阻、瘀血、痰浊为标,宜从泻邪存元立法,并需辨明气阴亏虚先后主次。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根据临床症状考虑邪气与元气的盛衰,针对性用药。  相似文献   
2.
吴洋、吴桥生平及其学术特点童光东,吴华强,指导,王乐(科研处合肥230038)关键词吴洋,吴桥,新安医家吴洋、吴桥为明朝著名的新安医家,生平至今不详。但其医案频繁见于《论医汇粹》、《医述》、《名医类案》等医著中,可见其影响。李济仁《新安名医考》,洪芳...  相似文献   
3.
4.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家在整理前人文献和临床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完善的诊断方法。新安医家余国珮在《医理》中提出以脉象刚柔辨燥湿病证,强调诊脉以圆遏神气为首要,以浮沉缓数大小为行度变化,对脉象的分类理论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相似文献   
5.
明代新安医家创办刻坊,利用自家刻坊刊刻自己或他人编撰的医籍的现象逐渐兴起。其现象产生的因素:一是明代徽州地区大量援儒入医者增多,为了树碑扬名,编撰医书蔚然成风,大量的医书需要刊行;二是公共刻坊为了趋利避害,抬高刊资,致使医家无力支付,而自办刻坊则相对刊资低;三是刻工与医家之间的内容沟通由于路途较远而多有疏漏,自办则无此顾忌;四是刻工基数大、工价低,医家能够以较低价格招到刻工,降低刊刻的人工成本。医家自办刻坊的价值与影响在于不仅使医家扬名,而且促进了医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传播,为当地乃至整个中医学事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随着自家刻坊刊行医籍的增多,一些医籍不仅在国内流传,还传播到海外,并被海外学者翻刻与研究,对国内外中医学术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正>明代医家龚居中在其养生专著《福寿丹书·安养篇·饮食》中对于吃饭之后的养生描述:即食毕漱口、以手摩面及腹和行步踌躇。饭后漱口防牙病盐水茶水是知音饭后漱口比晨起和睡前刷牙更能保护口腔。吃东西后漱口,以便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对预防虫牙、牙周病也有较好作用。盐开水和茶水漱口的效果最好,能预防流感。饭后摩面又摩腹健齿益胃通肠路食后按摩腹部,有助于促进胃肠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代医家传录》引据书籍3 000多种并标注出处,收录上古至清末民初间20 000多位医家,为医史文献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然历代各种书籍记录古人的名、字、号、谥号等各有不同,所引资料并存而互见,难免有所淆乱。书中徐柏、徐锦、祝登元、高若讷4人著录即存在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9.
《人大建设》2014,(7):49-49
<正>夏日炎炎,人人都想着法儿地防暑降温,却容易忽略寒邪的侵袭。殊不知,这夏日的寒邪比冬天更伤人。外界的寒凉之气,都属于风寒邪气。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说明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就好比太阳。人体的阳气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冬天气温低,万物凋敝,阳气活动迟缓,内收封藏。此时,天气虽冷,但人们更加注重防寒保暖,阳气反而不易为寒邪所伤。夏至以后,人体阳气在一  相似文献   
10.
《孙文垣医案》是新安医家孙一奎所著,分为《三吴治验》2卷、《新都治验》2卷、《宜兴治验》1卷。其中辨治痹证颇具特色:宗《内经》之旨析痹证之因,善凭脉辨痹证之病机,善用二陈化裁从痰瘀论治痹证,善用威灵仙、五加皮、海桐皮等治痹证之达药,善调情志以促痹证之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