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6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35篇
各国政治   70篇
工人农民   31篇
世界政治   1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1篇
法律   1229篇
中国共产党   1217篇
中国政治   1574篇
政治理论   665篇
综合类   111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同情并非仅仅是对人们不幸的处境表达怜悯和关怀,其表达的是一种普遍性的情感反应。亚当·斯密认为自爱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同情心的充分发挥,但同情为自爱增添了人性的光辉,同情衍生出的正义是在尊重自爱本性的基础上,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道德准则。然而斯密以同情构筑的道德大厦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因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在筹建新中国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而进入西方学者的研究视域。70年来,西方学者围绕《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进行了一些研究,呈现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研究视角的多维性、《论人民民主专政》生成逻辑的多重性、《论人民民主专政》"问题域"多样性等特点,反映了西方学者对待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的矛盾心态,即肯定与否定交叉、正确阐释与曲解误读交织。出现这种现象,既有意识形态的原因,也有研究方法局限所致。  相似文献   
4.
政治学方法的困境在于经验性进路与规范性进路的二元对立,双方坚持自身立场的唯一合法性导致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背离。历史制度主义、政治自由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方法彰显语境化趋势,其特征是以问题驱动确定研究对象的语境,以实际案例定位抽象原则,对比不同问题的语境确认政治理论的需求。语境论政治学方法的实现路径是使用语境分析方法理解政治语言的真实涵义,使用语境重建政治概念的内涵,使用语境还原的方法解读历史文本和重要人物思想,使用语境介入和问题导向的方法构建一套政治制度的客观评价标准。语境论实现经验性进路和规范性进路的二元融合,扩大了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视域,使其能够深入对法律、制度等实质内容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本 来不应该成为问题,然而,国内外却有人公开质疑,提出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于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以及儒家社会主义等,形成所谓"等式论".针对所谓"等式论",我们必须予以辨析和澄清,理直气壮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写第二个百年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7.
中西方宪法思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法思想 ,是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 ,特别是思想文化的集中反映。中西方宪法思想分别有着各自不同的结构和内容 ,并且还一直在发生着碰撞。  相似文献   
8.
解决我国分配问题不能就分配论分配,必须根据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一是要确立新的思路: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着眼于从深层次解决制约影响分配方式、分配制度的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等相关管理体制改革,立足于从分配制度及其相关配套改革入手,着力解决分配领域的突出矛盾,标本兼治,循序渐进,逐步理顺分配关系,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二是要明确一条主线:针对分配领域存在的四大问题,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战略,逐步建立一套新制度,健全一套新体系,形成一个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张复明 《前进》2006,(8):13-14
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党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作为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崛起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山西来说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动员全省力量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我省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号召全省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山西崛起。这充分体现了山西人民不甘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7月7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召开“贯彻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实现山西崛起座谈会”。来自省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县(区)政府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就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深化对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实现山西崛起做好理论准备、提供理论支持,在营造山西崛起的浓厚氛围、形成山西崛起的强大合力上努力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本刊摘要刊发部分专家的发言材料,供读者学习参阅。  相似文献   
10.
在民主社会当中,责任政府是各国政府建设的目标模式,它的产生和存在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