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文新 《侨园》2020,(2):32-33
在东北古城辽阳,传承着这样一套武功:取自庄子《逍遥游》之意,在习武中悟化出"修身养生之道",四百年来内外兼修、刚柔相济,至今仍是一脉单传。此武功以其特点和传承地域得名"辽阳逍遥门武功"。据《逍遥门宗谱》记载,逍遥门武功的创始人是明代武术家任逍遥。任逍遥,字礼谦,江西贵溪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行走于江湖,他遍访武林贤士,博采各派武学之长并加以创新,练就了一套新、奇、特的武功,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逍遥功"。明万历四十年(1612),任逍遥正式创建了武林门派"逍遥门",传授逍遥武功。  相似文献   
2.
王祚远:晚明吏部尚书王祚远(生卒年月不详),字无近,明朝贵州普安卫(今盘县)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四十一年(1613)进士。曾选庶吉士,授检讨,历官祭酒、礼部右侍郎,后转吏部左侍郎,晋尚书。主管  相似文献   
3.
钱汉江 《中国减灾》2012,(7X):48-49
<正>明代万历朝是个糟糕荒唐的朝代,但是,万历朝又是一个名人辈出的朝代,有一大批忠君爱国人士,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其功绩至今还是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明代杰出的治水专家潘季驯就是其中的一位。潘季驯是令人钦佩的治水专家,他总结并实施的"筑堤防溢、以堤束水、以水攻沙、以清刷黄"治黄方略有着高度的智慧与创造,使得非常难  相似文献   
4.
庄文勤 《今日民族》2014,(12):45-47
<正>记不清多少回到凤庆文庙漫步,记不清多少次如一个虔诚的教徒来瞻仰这滇西第二大的文庙,每一次,仿佛才刚刚认识似的,被它的气派所震慑。凤庆文庙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原址在城南虎山东麓,清康熙八年(1669年)迁建于府署之西,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迁建于如今的县城西北凤山脚下,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结束全部工程。历经明清更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凤庆文庙呈中轴对称,台阶式演进格局建构,从下往上步步登高,依次是泮池、龙门、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鸣凤阁。左右  相似文献   
5.
徽州古牌坊     
皖南腹地古徽州的徽商,称雄中国商界四五百年,不仅积蓄了大量的财富,也演绎出许多令皇上感动的故事。因此,这里自唐宋以来相继建造了300余座牌坊,虽经千年沧桑岁月的风雨剥蚀,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186座,被誉为"中国牌坊大观园",成为当今古徽州人文旅游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6.
宁古塔考     
程吉思  任连柱 《学理论》2008,(21):80-82
近些年来,有关宁古塔的研究、著述、考证文章可谓多矣。宁古塔究竟是地名之称、城邑之称还是地域之称,宁古塔究竟在什么地方,众说纷纭。有的著作说宁古塔在今黑龙江省的宁安市;有的说在黑龙江省的海林市;还有一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在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介绍清雍正年间的宁  相似文献   
7.
正10多年前,曾与镇北台擦肩而过,留下了遗憾。今天,我终于来到了它的脚下。镇北台是明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的建筑之一,它与山海关、嘉峪关并称为长城三大奇观。除了具有驻兵、观察和作战功能外,还拥有古长城中最大的烽火台,有"万里长城第一台"的美誉。从陕西的塞上古城榆林向北驱车约4千米,便来到了红山脚下。沿山南侧往上走,一座正方梯形、4层、高30余米的城台出现在眼前。它稳坐红山,萧飒而又凝重。镇北台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迄今已经历了400余年的  相似文献   
8.
史源 《政策瞭望》2007,(4):56-56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今离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明末贡生,清顺治末年(1661年)谒选出仕,20年间从知县累升总督,三次被举“卓异”。无论“七品芝麻官”还是封疆大吏,无论身居穷乡僻壤,还是鱼米之乡,于成龙清正廉俭,始终如一。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相似文献   
9.
贵州行     
  相似文献   
10.
运河出平望后一路向西,在江浙相交处流经一座江南名镇——南浔。南浔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北濒太湖,东与吴江交界。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原因浔溪河而得名浔溪。后来由于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而改名南林。至淳祐季年(1252)建镇,南林、浔溪两名各取首字,改称南浔。明万历至清中叶为南浔经济繁荣鼎盛时期,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