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魏敏 《中外法学》1991,(3):46-49
<正> 人权,本是国内法的一个概念,是作为一个法律原则和公民权利被规定在有关国家的宪法、民法或其他法律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某些国际条约开始出现有关保护少数条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问题大规模地进入国际法的领域.目前,根据国际上较为普遍的意见,人权既包括个人人权,也包括集体人权,即民族自决权和发展权等.但是,由于国际人权文书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质,特别是由于各国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民族传统的不同,有关人权的解释和运用,是不同的.再加上一些国家将人权作为推行其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2.
丁建国 《学习论坛》2005,21(6):78-80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实现中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台独”分裂势力不能以公投的名义或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自决权理论演进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印建党之初到红军长征之前(1921-1934);长征时期和抗战之前(1934-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相似文献   
4.
民族自决权是列宁继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解决俄国民族问题的重要理论原则。列宁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基于俄国的国情与民族特点,赋予了民族自决权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李英芬  贺玉琼 《前沿》2011,(23):216-219
民族自决权"自诞生以来,对建立近现代民族国家、推进世界非殖民化过程以及奠定现代国际关系基础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项20世纪在国际关系史上被广泛援引的法律原则,现在却经常成为分离主义分子为其分裂国家的行为所提供的辩护理由,导致一些多民族国家面临着分裂、瓦解的威胁。那么,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是"民族自决权"理论本身在现代社会已没有了发展空间,还是它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有意引向了误区?民族自决权能否为分离国家的行径进行辩护?在当今国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势下,应如何对民族自决权的概念进行界定?民族自决权原则又应如何定位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6.
民族自决权的实施是有条件的 ,其适用应顺应时代潮流 ,符合社会和民族发展的规律 ,符合本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并得遵守相关的法律义务。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及其人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边塞 《理论月刊》2006,25(1):16-20
本文多角度地分析了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全面展开了列宁民主自决权思想的丰富内容,并从人权的视角论述了这一思想对于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宝库,对于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以及对于今天正确坚持和维护民族自决权原则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比较史学视野下的列宁与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和美国前总统威尔逊20世纪初在继承前人思想并结合当时国际和国内政治需要的基础上,相继阐发了自己对"民族自决权"的理解,形成了各自的"民族自决权"思想.他们的思想顺应了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历史潮流,在内涵的阐释及对世界的影响方面有相似之处;但由于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了目的、视角和结果的迥异.  相似文献   
9.
民族自决权经历了一个从政治理论到政治原则再到法律原则的发展历程,而其自身含义的模糊性又使人们对于民族自决权的主体、表现形式、与民族分离主义的关系等问题充满争议。本文即是以此为出发点,通过介绍民族自决权的发展过程及其在当今世界的表现来分析民族自决权的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10.
王莉 《亚非纵横》2002,(1):33-36
“9.11”事件后,在国际社会联合打击恐怖活动的压力下,各国分裂及极端主义势力有可能转而借助某些国际法规继续从事破坏国家主权的活动,其中最容易被利用的就是“民族自决权”。实际上,应赋予“民族自决权”主体以新的阐释,使其与“国家主权”的主体统一起来,从国际法的角度驳斥分裂分子的谬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