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4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每个国家应当根据自己的自然禀赋来选择海权与陆权的发展,那些能推动本国长期发展的选择,无论是以海权发展为主或以陆权发展为主都是好的.从大历史角度看,陆权发展更具持久性,而海洋空间具有流散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海上力量具有不可持久性,聚集得快,消失也快.人类社会在改变自然界局限方面有一定的能动性,但它有一个界限,海变陆或陆变海的变脸者往往以失败告终.一个国家的制度建设,无论对发展陆权还是发展海权而言都是基本的前提.控制权的概念不能适应地缘政治的变化和发展,应当提出和深化生存权、发展权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力问题.  相似文献   
2.
符气浩  陈伟 《团结》2004,(5):34-37
21世纪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人类走向海洋的世纪,邓小平同志生前曾多次提出,要利用中国的海洋条件,实现改革、开放、发展的战略方针;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应当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要使中国成为海洋经济强国。然而,由于受“重陆轻海”、“陆主海从”、“海洋是陆地屏障”、“发展海洋成效缓慢”等急功近利观点的影响,中国的海洋事业发展缓慢,甚至在中国经济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蓝色国土”还正处在他人的窥视和侵蚀之中。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回顾并反思一百多年来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的密切关系,深刻理解中山先生的海权观,或…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海权观及海洋战略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景全 《当代亚太》2005,2(5):35-40
强调海军力量和海上安全为主的观念是传统的海权观,而认为海军力量、海上安全同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科技并重的观念是新综合海权观.海权观支配相应的海洋战略.日本经历了传统海权观和海洋战略阶段,目前正向新综合海权观和海洋战略转变,带有过渡的双重性和不确定性特点,这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和迈向海洋强国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清代积累了不少治边经验,如以开放的心态治理边疆,改进和完善边疆行政管理体制,因俗而治、因地立法,从治国需要出发制定对待各种宗教的方针政策等等,这些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清代闭关锁国、排斥对外交往、海权意识淡薄等僵化的治边思想,也留下不少失败的教训,值得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5.
王珊 《时事报告》2012,(6):65-67
2010年9月,中日“撞船事件”再次引发钓鱼岛归属争端。紧接着“天安号”、“延坪岛事件”招致美、韩、日冷战后最大规模海上军演。同时间日俄围绕“北方四岛”主权问题口水战骤紧。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处理好陆权与海权的关系,以陆权作为基点,坚定地加强与拓展海权中国陆地纵深广阔,西强我弱的总体态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根本改变,外部潜在威胁依然存在。就总体而言,领陆安全必然居于国家安全的首位,发展陆上力量依然是中国军事力量建设的重点。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陆上主要威胁的解除,中国为之奋斗多年的国家生存利益基本得到解决,国家利益的天平正向经济发展利益和国家统一利益的方向倾斜。  相似文献   
7.
杨震  方晓志 《东北亚论坛》2015,(3):104-113,128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其战略地位不断提高。作为传统的海洋强国,美国充分认识到其霸权是建立在对海洋控制的基础上的。进入后冷战时代,美国强化了对海洋的控制。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认识到海权的重要性,并开始大力发展海权。作为连接中美两国的唯一地理媒介,海洋事务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议程。两国在海权领域不仅有矛盾,也有合作。由于太平洋成为世界海洋体系的轴心地带,中美两国成为世界海洋战略格局中的主要国家,这种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中美海权合作主要包涵科技、经济、安全等领域,并且由于主客观因素,中美海权合作有深化的趋势,未来有可能成为推进双边关系稳步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面追溯海权对东亚国家的历史影响,并分为四个历史时期进行评述。在历史叙述中,既梳理了西方国家以海权改变东亚国家以及东亚格局的过程,也重点对比了历史上中国和日本两个主要东亚国家对海权的认识差距以及由此决定的不同命运,并初步分析了当今东亚海权势力消长及其对亚太战略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产权、海洋主权、海洋产权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包括:产权的属性、产权获得和维护的途径;占有权利推定规则、实际占有占优规律、潜产权规律和强者掠夺难以被追究规律;海洋主权与海洋产权的关系;海洋主权和海洋产权的特殊性──主权和产权更容易起争端、公海处于无主权有产权状态、海洋资源更具有流动性、具有更多的产权公域和产权邻域、更具有外部性、会发生公海悲剧。认识、理解这些基本理论问题和规则规律,对合法、合理、有效维护海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在当今乃至未来,中国的国家利益拓展、国家安全威胁、军事斗争焦点皆在海洋。发展海权和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这需要发展强大的海军,其可行途径是:明确海军的角色定位,制定正确的建设思路;加强海军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作战能力;加强非军事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