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萍萍 《学理论》2012,(23):206-207
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即为造就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当前形势下,理工科女大学生是女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构建理工科女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型理工科女大学生,值得思考。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进行不断探索,根据女大学生需求,量体裁衣,为不同专业学生制定《大学生成长图表》等系列图表,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培养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9)
从界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入手,以理工科学生为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如下:建立个人动态档案,开展有针对性地职业指导;成立就业援助基金,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举办职业技能活动,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综合素质;强化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搭建学生朋辈互助平台,加强学生自我就业指导与服务。  相似文献   
3.
社会支持能够缓解个体心理压力、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理工科院校辅导员社会支持的现状,对不同婚姻状况、工作年限、专业背景辅导员的社会支持进行差异比较,并从多个方面找出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讨论,为高校和辅导员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个体社会支持水平提供参考,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处于"理工科"、"来自农村"、"身为女性"的三重枷锁下的理工科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越演越烈,它是中国女性整体发展状况的一种折射,进而反映了更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分析其就业难的成因,并从社会、高校、群体自身三个方面寻找对策,以求得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理工科学生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科技骨干和中坚力量,他们能否成为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素质教育的成败。目前高校理工科学生素质体系建设尚存在一些不足,针对现状,从思想品德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对学生素质体系建设做了具体阐述,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建设建议,通过探索和实践,使高校理工科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蒲长永 《学理论》2013,(12):323-324
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同时受一些来自于体制、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越发突出。总结了在这种新形势下理工科大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并探讨理工科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因为研读大学发展演变的情况,笔者对清华大学这所曾经文理兼备、大师辈出的一流学府关注已久。尽管1949年后清华被"改造",可仍以培养杰出的理工科人才而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近年来,清华文科复兴,凭着深厚的底蕴,很快在全国形成影响,这是国人有目共睹的。前不久遇见一位清华教师,闲谈间他列举  相似文献   
8.
林霜 《人民政坛》2006,(5):11-12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绝大多数拥有较高学历,名牌大学理工科毕业占大多数,有长期丰富的从政经验,担任高层领导后,继续抓紧“知识充电”。自2002年12月26日至今年3月27日,胡锦涛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已达30次,60多名专家学者进入中南海授课。  相似文献   
9.
当代理工科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质缺失的状况,并由此导致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借鉴儒家思想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思想,培养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发挥儒家思想的积极功能,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何骏 《学理论》2009,(21):179-180
人文素质是新时期新型有用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存在欠缺,成为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文章结合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现状,以深化《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为指归,论述了提高他们人文素质的必要性,提出了有效的提高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