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以往声技术对绵羊经络循行线研究的基础上,又在10只绵羊、2只狗、152头次动物体用低电阻法对14条经络循行线进行了检测。根据11298个点检得低电阻点结果,分别将这些低阻点连成线,即为动物十四条低阻线。基本与声技术测得的动物十四条经络循行线相吻合,而且声信号测得的87个穴点,有79个穴点分别落在了低阻循经线上。  相似文献   
2.
年逾古稀的退休干部陈老师平时很喜欢锻炼,每天都要在小区里的鹅卵石路面上走走,觉得这样可刺激足底穴位,疏通经络,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是几个月后,他突然觉得脚底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自己的脚底筋膜发炎了。不少老年人认为,走鹅卵石路  相似文献   
3.
本刊综述 《创造》2014,(10):95-95
正毒素积聚会引起疾病,你准备如何化解毒素危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排毒养颜。专家指出,只有及时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及过剩营养,保持五脏和体内的清洁,才能保持身体的健美和肌肤的美丽。坚持下面9个动作有助于排毒养颜。1.光脚走路延缓衰老中医认为,在人体的十二经络中,足底有与人体内脏器官相联系的敏感区。光脚走路,可通过经络传入大脑,协调系统器官功能,起到强身健体、延  相似文献   
4.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the Chinese people had discovered and studied the main and collateral channels. According to The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earliest TCM book, which was written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相似文献   
5.
“经、穴 脏腑相关”的临床观察洪德胜(安徽省寿县中医院232200)关键词:经、穴 脏腑相关中图法分类号:R224“经、穴 脏腑相关”,又称“体表 内脏相关”。由于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所以通过经络,脏腑的病变可反映到体表相应的经穴部位,表...  相似文献   
6.
仿宏 《现代人事》2000,(9):37-37
叩头双手握空拳,活动腕关节,用手指叩头顶部。根据各人情况,决定叩头次数。一般50次左右为好。头顶部是全身经络和很多穴位集中的地方,每天叩之,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全身情况,有利于健身。  相似文献   
7.
505神功元气袋经络热感传特性的研究王裕文王其平王建军(西安交通大学710049)关键词:505神功元气袋;红外热图;热传导;经络现象505神功元气袋使元气通过经络传递,疏达气血,调畅气机,以达到温肾助阳,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的效果。经络系统功能关键是...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内部脏腑、气血、经络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必然有某种征象表现于外。全身的病变可反映于某一局部,局部的病变也会引起全身的反应。那么通过手掌、足底等全息反射器官可以观察出机体某一脏腑、器官的疾患。因此,在繁忙工作、琐碎生活之余不妨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掌,可帮助你发现和预知身体疾病,早日防患于未然,并且通过常规通俗的手掌辩证方法,把握掌中健康的玄妙。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些年关于经络学说起源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自己对此的看法,认为经络学说是整个中医学整体观的产物,它始自对人体的宏观认识,以及经验性总结和猜测性思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