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目标管理的精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标管理是一种现代综合性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其理论来源于行为主义阶段“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和“Y理论”。在实践中,目标管理之所以会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将人视为管理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并且自始至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说在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中起到了“里程碑”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斯洛的“需要论”告诉我们,只要是人,就必然拥有生存、安全、尊重、归属感、自我实现等五个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自我实现”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重视个人的全面发展,但其也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对年轻学子的心理冲击力,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自我实现的理论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但是,对于什么是和谐却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可否认,从不同的学术背景出发,会形成对和谐社会的不同理解。尽管学者间对和谐社会要素的认定不同,然而,大多数的学者皆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更确切地说,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基本要素,实行机会均等,进而形成自行解决冲突的机制。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法治是必然的要求。具体来说,以法律与制度来调节和保障社会活动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为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冲突、不可能没有裂痕,好的社会在于不断用自己的法律制度化解冲突,弥合裂痕。整体而言,由于法治国是要求一个以人民为本的国家,而这也与和谐社会的目标不谋而合,皆是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核心思考。因此,法治国相关的原则型塑将形成支撑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象性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实现,是自然、人与社会的三位一体,它不仅要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友好型社会”),而且要求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这样,通过对象性劳动的中介,两个“和谐”在价值旨趣上就和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殊途同归了:都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即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宇 《长白学刊》2004,1(2):73-74
创新是实践过程与思维过程的统一,创新思维对创新实践及整个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作用.它推动和加速主体认识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及主体把握真理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赋予西方理念"人是理性的动物"以中国化的表达方式,由此提出了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人生四境界观点.但是,他的逻辑起点仍然是对人的符号化定义,没有包含人的价值规定性的全面性.他的人生四境界带有非历史的缺陷,有道德理想主义的缺陷,也带有人类早期文化的自然崇拜的缺陷.从人的价值规定性及其实现程度出发可以看到人生三境界,即个人自我实现的审美意境、与社会同在的审美意境和与历史同在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8.
<正>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演讲者自然是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我听了之后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天"与"地"就是人的"水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没有原野、没有草木,我们无处获取木料、种植粮食、接来饮水,人怎么去生活。"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比如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农红军在20世纪30年代所铸造的长征精神,不是某个人在平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超人的精神状态,而是一个群体在艰难环境中所达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精神境界。中国红军长征精神的心理实质,是一群人自我实现的群体高峰体验。以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当代人,吸取中国红军长征精神的营养,有助于获得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10.
赵剑民 《唯实》2006,(9):13-1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仅是现代管理中的一种激励理论,也是一种关于管理者和员工的价值观念特别是理想人格意识的理论.西方的现代管理者和员工的理想人格意识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在现代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包括塑造管理者和员工的主体品格、提供组织及其管理发展的动力,以及预示管理发展的未来方向.当然,这一理想人格意识也存在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