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就是一条以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为主体的,联合知识分子、绿林武装和小资产阶级为辅助的一种统一战线.对袁、王的成功改造,正是毛泽东把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钎、策略最早运用到对待农民武装这一问题的成功实践.其意义是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最大程度地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2.
上海《申报》1928年5月2日第九版发了一条《湘粤赣会剿边境匪共》的消息,称:"二十六日南昌通信,共党首领毛泽东、朱德、洪钧、袁文才、王佐等,率领匪徒,串扰湘粤赣边境。"消息所称的毛泽东、朱德是当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部队的首领,袁文才和王佐则是井冈山的两个绿林头领,经过改编成为革命军的。而"洪钧"又是谁呢?而  相似文献   
3.
4.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真正意义上理论结合实践并发挥重要作用,始于井冈山。毛泽东、朱德等人在领导边界军民实行武装割据的过程中,围绕着革命低潮时期,在敌强我弱的情势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胸怀和超人智慧,实施了对袁文才、王佐这两支农民武装的成功改造。在改造袁、王部队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一系列超人的策略思想。袁、王部队成功改造,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苏杭  姚金果 《党的文献》2005,(4):105-109
通过对有关"二二四事件"历史文献的解读得知,以往党史界对该事件发生的原因所进行的探讨,并没有抓住要害.造成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是湘赣边界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对袁文才、王佐的政治定位有误,而一些与袁、王有矛盾的人利用了这一失误,借口中共六大文件有杀土匪首领的政策,以"罗克绍事件"为契机,将袁、王杀害.  相似文献   
7.
谢才寿 《党史文苑》2012,(15):47-49
在井冈山,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曾是清朝最后一期科考举人;他曾拥护推翻满清王朝、支持民主共和;他曾因愤于袁世凯复辟篡位毅然辞官归故里;他身为县清乡局局长,却暗中支持绿林武装"马刀队";他作为官宦人物,却因支持共产党武装割据而惨死国民党当局的屠刀之下。他,就是被当地人誉为"红色末代举人"的刘应岳。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上的第一位女红军大革命时期担任中共永新临时县委常委、县妇女部部长的贺子珍,从家乡永新来到井冈山。1927年6月中旬,永新的国民党右派收买土匪武装夜袭县城,包围县工会、农会和临时县委等机关团体,将  相似文献   
9.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有两位绿林武装的领袖人物,一位是茅坪的袁文才,另一位就是茨坪的王佐,茅坪和茨坪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井冈山。  相似文献   
10.
人在岔路口     
刘江波 《红旗文稿》2012,(11):37-38
岔路口,人生命运的分水岭。"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关键时刻只有几步"。人生无非就是选择,最重要的选择不过三五次。我时常缅想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老井冈"贺敏学。他既是我父母的老领导、同乡,又堪为兄长。在他诸多传奇故事中,最令我血脉贲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