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春三月,记者在南宁电视台遇到名律师兰国乔,台上他对学法、用法及刑辩方面的阐述,透射出智慧的火花。趁着节目的间隙,我们相互间有了一阵面对面的交流。面前的他一派学者风范,儒雅而睿智的言辞蕴含着一种谦和与大度,渐渐地我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3.
陈健 《法制博览》2015,(4):123+122
根据我国2012新刑事诉讼法,法律新增加了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规定,其实之前已经出台了两部证据规则,而这一次在新刑事诉讼法中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这一规定,对于程序正义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进步是有的,但是还不够完善,笔者认为关于需要排除的非法证据应该只限于控方提供的证据,而如果是辩方提供的证据,即便是非法取证,只要经过法庭核实,具备真实性,法庭就应该予以采信。排除非法证据的价值在于维护法治、捍卫人权、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而不是助长冤假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琰 《法治研究》2006,(3):54-56
庭审发问是刑事辩护的重要环节。在庭审发问阶段掌握好发问的时机和技巧,不仅有助于辩方占据先机,而且可以为下一步发表辩护词做必要的铺垫并建立牢固的基础。在最近几年的国内司法实践中,辩护律师在法庭上发问、质证的气氛越来越激烈,律师针对证据的庭审发问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案子的胜诉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庭审发问的技巧运用。  相似文献   
5.
证据展示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为了弥补受追诉方在诉讼中的调查取证能力不如控方那么强大所造成的诉讼不均衡,由作为追究犯罪一方的控方将其搜集到的证据向受追诉方即辩方展示,而辩方也在一定范围内将其搜集到的证据向控方展示的一项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的博弈:一个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博弈论为基础,初步分析了刑事诉讼博弈的基本表现;刑事诉讼博弈关系;刑事诉讼博弈的特征、原因、意义;刑事诉讼博弈的合理化模式以及我国刑事诉讼博弈的现状及改革等。  相似文献   
7.
证据开示是抗辩式诉讼的产物,控辩双方在对等条件下开示证据,防止证据突袭,实现平等武装。97年《刑事诉讼法》初步确立了证据开示,但证据开示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立足于中关之间证据开示的比较,借鉴美国证据开示的先进经验,对我国证据开示的方式、范围、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以适应刑事诉讼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证据开示制度 ,是刑事诉讼对抗制方式的必然要求 ,它已由控方单向开示发展为控辨双方双向开示 ,以确保程序公正。作者在此前提下 ,探讨了建立我国辩方的证据开示的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9.
1996年刑事诉讼法引入了对抗制庭审模式,基本上承认了检察机关的证据展示,这对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律师阅卷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法律对辩护方应向控方展示的证据未作任何规定,这与世界各国刑事证据展示的双向性原则极不相符.建议设立我国刑事辩方证据展示制度,从辩方证据展示的范围、时间和地点、程序及辩方不展示相关证据的后果等方面加以规定,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刘琳 《法制与经济》2008,(14):78-80
刑事诉讼中控方职能和辩方职能相互对立和冲突。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控方和辩方的诉讼权利.但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中诸多因素妨碍控辩平衡的实现,本文通过分析其弊,以期寻求实现控辩平衡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