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253篇
中国政治   104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6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37年4月6日成立了边区政府。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把边区建成为抗日的、民主政治的模范区域,特别要以为人民服务为  相似文献   
2.
黄克功杀人案发生在陕甘宁边区成立后不久。边区司法机关仅用六天时间,便完成了从案件的侦破、起诉到审理、判决和执行的所有程序,为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公正,从效率、民主与人权保护等方面,确立了标准。在缺乏明确的实体法及程序法规范的情况下,边区高等法院通过对此案的审理,创设了人民群众民主参与刑事案件的陪审制度和公审制度、边区高等法院对重大刑事案件一审终审的诉讼程序制度、法律适用主体的平等原则等重要制度,体现了边区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战争环境下实现司法公正的独特方式,对革命法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郭小涛 《共产党人》2007,(22):45-46
1936年6月21日凌晨,西征红军左路军七十八师,消灭了盘踞盐池的马鸿逵守军,把红旗插上了盐池城头,从此盐池人民当家作了主人,生活揭开了新的一页。刚刚解放的盐池县经济十分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十分贫困,铜板、银圆不能使用,国民党法币又没有,苏票(陕甘宁边区流通货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开展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解放运动.获得翻身解放的广大妇女同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于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之中,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抗战至抗战胜利初期 ,陕甘宁边区逐步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选举法规 ,同时 ,在选举实践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创造与积累了若干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开展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解放运动。获得翻身解放的广大妇女同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于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之中,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私营商业获得了巨大进步,对边区经济、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正确的经济政策,工业和农业经济的大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边区市场和运输业条件的改善,是边区私营商业发展的四大原因。  相似文献   
8.
国际友人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活动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湘  袁武振 《理论导刊》2004,(10):79-80
抗日战争时期,国际上许多有识之士在中国共产党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感召下,在共产国际、国际援华组织及同盟国政府的支持、帮助下,纷纷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在那里采访、参观、考察,学习、工作和战斗。他们尽管职业不同,目的有别,情况各异,但都不同程度地为敌后抗日根据地那种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所吸引、所感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同程度地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外国记者和作家报道中共抗战主张和敌后军民抗战业绩抗战时期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活动最频繁、影…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任务。党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探索源远流长,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在延安及陕甘宁边区建设了一个政通人和、诚信友爱、生机勃勃的全新社会,并且创造了与之相适应的延安精神。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实践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地租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形式,极差地租是土地经营权垄断在土地等级不同条件下产生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各区地租产生的原因与条件不同,形成了四种不同的租佃形式。这种现象蕴含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当前,遵循极差地租规律发挥地租的经济潜力,以地租为保护耕地资源的砝码,合理配置规范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及收益权,盘活土地经营方式为农民创收增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