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存在刑事性和行政性两种驱逐出境制度,学者对后者的法律性质存在较大争议.研究行政性驱逐出境制度是我国出入境形势的发展要求,有助于改进和完善我国的出入境法制.我国应当借鉴世界上主要移民国家的法律规定,建立统一的行政性驱逐出境制度体系,以行政强制为性质定位,明确适用对象,规定独立的适用程序,建立相应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南雪 《侨园》2012,(10):10
近日,日本频频围绕钓鱼岛掀起风波,阻碍了中日两国的正常关系。专家指出,从法理上来说,二战日本战败,1943年的《开罗宣言》及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明确规定,日本的主权没有钓鱼岛。而从历史依据来看,1534年和1862年的文献都明确记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日本强行窃取了钓鱼岛,但改变不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驱逐出境与引渡作为涉外管辖中两种相互独立的制度,在性质、法律依据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但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的发展,驱逐出境日益成为无引渡条约情况下各国开展合作共同打击犯罪,实现遣返的一种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谷 《新东方》2000,(2):11-15
举世闻名的国际间谍和尚照空,出家前涉足世界大战中扑朔迷离的间谍活动。他曾仰慕美国林肯总统,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有过深交,向中国军阀吴佩孚献计镇压工人运动,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也曾被各国政治驱逐出境。最后。他看破红尘。削发为僧,在中国与佛结下后世缘。  相似文献   
5.
《政府法制》2011,(3):8-8
据分析,在美国,交通肇事后的逃逸人员主要为以下几类:吸毒、醉驾、无证驾驶、没有给机动车上保险等人员。基本上,美国各州的法律都会对这几类人员处以重罚,比如醉驾,根据加州的法律最高会被判处1年监禁、吊销4年驾照,并处1000美元的罚款。没有给车上保险还撞伤了人,也要负刑事责任的。这还不算,当事人的信用记录还会降低,很可能丢工作,外籍人员甚至会被驱逐出境。所以,这类人就会抱着侥幸心理选择逃逸。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位醉驾的局长在美国也可能想逃逸。  相似文献   
6.
遍布美国的移民法庭正面对突如其来的儿童移民潮。这些未成年移民为了躲避本国日益升级的暴力和犯罪团伙偷渡美国,却面临着独自走上移民法庭和被驱逐出境的境遇。  相似文献   
7.
一.资格刑适用的现状及弊端 资格刑又称为名誉刑、能力刑或权力刑。我国刑法规定了剥夺政治权利与驱逐出境两种资格刑。刑法第54条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包括: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9.
试论驱逐出境制度的修改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驱逐出境是对外国人入出境管理中的一项固有的制裁形式,被充分运用于各国的司法及外交实践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驱逐出境制度逐步表现出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地方,应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如简化驱逐出境制度的适用名称;扩大并细化适用对象范围;规定驱逐出境的期限;建立驱逐出境救济制度;下放裁决权限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案例启示:对外国犯罪人适用死刑时应严格按照刑法的规定,把握死刑适用条件,贯彻慎杀政策。另外对犯罪的外国人应扩大管制等非羁押自由刑的适用范围,注重财产刑的实际执行效果。对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外国犯罪人及无国籍或国籍不明的犯罪人,不宜附加适用驱逐出境。一、切实贯彻"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的刑事政策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根据我国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根据适用刑法平等原则之要求,并不能因外国人的国籍身份而在死刑适用上有所差别。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