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5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几个法则--医师的注意义务(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师的过失行为本质是一种客观过失,是对医师注意义务的违反,考察医疗过失行为应合理的运用风险判断、专业判断、信赖原则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
信赖原则在医疗过失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可以在医疗过失的认定中适用信赖原则免除或减轻行为人的医疗事故的罪刑事责任,可以将医疗过失中的信赖分为医疗行为人之间的信赖与医疗行为人和就诊人之间的信赖,并区分两种情况分别研究了信赖原则适用的条件;不适当地信赖将产生监督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4.
扩大招生规模对高等学校而言,既是对学校 办学条件的挑战,也是学校难得的发展机遇。然 而,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扩容任务也相 应增加,经费投人不足与学校事业发展对资金需 求扩大的矛盾日渐突出,学校基本建设、基本办学 条件保障、基本设施改造压力很大,资金不足  相似文献   
5.
政府创新:社会资本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资本理论是研究政府与公民、民主与信任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新范式。布迪厄从微观层面上将社会资本概括为一种资源集合;科尔曼从中观层面上将社会资本概括为一种社会结构;帕特南从宏观层面上将社会资本概括为一种价值规范。从本质上讲,政府创新是一个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与社会资本之间存在内在的结构性关联。社会资本是政府创新的基本变量,其中的信任因素是政府创新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支持信念因素是政府创新的基本条件,参与网络因素是政府创新的重要基础。在社会资本视角下进行政府创新的途径在于加强社会制度建设,实现传统社会资本的现代转型;支持公民参与网络建设,培育公共精神和发展基层民主;培育第三部门力量,以转变政府职能和增强政府能力。  相似文献   
6.
蒋大兴 《法律科学》2001,(2):94-112
我国未来的职工持股立法应当兼采公司法调整和单行法调整并行的模式,统一规范各类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和股份合作企业的职工持股,采取"国家、企业帮助为主,职工个人出资为辅"的立法政策解决职工购股资金来源问题;在设置职工股时,职工优先股的设置与否应当由企业自决,应肯定并严格规范预留职工股的设置;职工股权应采用间接行使的原则,应当严格限制职工股的流转,避免职工持股制度的解体和引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战略互信理论为主要依据,探讨了中日韩三国的战略定位,并在尝试建立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度模型的基础上,对影响中日韩三国战略互信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指出构筑和进一步建立中日韩三国稳定的战略互信关系,是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构建的核心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日战略互信具有复杂、渐进和反复等特点,因此首先必须明确建立互信关系的前提,那就是在战略意图上要尊重现有国际体制,在战略能力上要不断强化合作,在战略途径上要共同倡导和平原则;其次是必须设定中日战略互信的合理目标,双方要把避免战争作为最基本目标,把建立低度信任作为现实目标,而把发展中度战略互信作为未来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理想目标;最后是必须选择中日战略互信的有效途径,主要是在单边模式上注重强调自我约束,在双边模式上注重形成共同规范,在多边模式上注重推进机制建设,其中又要以多边模式作为当前战略互信建设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9.
关于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的法律地位问题,历来争议颇多,众说纷纭,由于英美法上的破产管理人的信托人地位鲜有内部争议,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我国可以借鉴英美破产立法观点,以信托关系为基础为破产管理人定位。  相似文献   
10.
Using Poland as a case study, the Polish sociologist Piotr Sztompka has demonstrated most persuasively the significance of trust (and distrust) as a key to th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socio-political and socio-cultural developments in Central Europe in the transition to democracy. Sztompka's study ends upbeat with a brief glance at the situation in the late 1990s. Had the book been written a decade later, it would have revealed that the path ahead has remained rocky. Public trust in governments, politician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generally has remained a scarce commodity.It i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at the restoration of an independent civil law notariat,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return to Europe’ project, has occurred in Poland, and, mutatis mutandis, in other Central European countries. However, following a first decade of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from state employment to liberal profession, notaries in Central Europe now find that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y have embraced the status of Western-style liberal professionals that they are coming under attack by both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nd their own national governments. As a result, they have had to embark on a process of reconsideration of their posi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profession's survival. This paper traces and compares developments in Poland and Hungary. As can be expected there is a strong common denominator between them. But equally and more interestingly, there are distinctive national features which now, as ‘bloc history’ recedes, are coming increasingly to the fo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