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借用刑法学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分析出租车罢运事件发生的期待不可能性根源.因此公安机关在处理类似事件的行政执法活动中不可简单粗暴,而应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中的人道原则、谦抑原则、情法交融精神规范执法行为,确立人权保障思想,体现人道主义关怀,确立比例原则,追求执法入情入理,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易发、多发和群发态势,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日趋加大.为了更好地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力图从群体性事件产生的诱因入手,分析当下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以及处置的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公安实践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因素通过何种作用机制推动那些与特定事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社会成员参与此类事件?本文借助“共意性社会运动”的概念,利用相似性案例比较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互联网公共事件中的社会动员机制。议题合法性、网络舆论一致性和议题传播的广泛性是互联网公共事件成功的保障。互联网发挥的议题建构、共意动员功能受制于议题的新闻和社会价值、网络关注度、媒体互动深度、网络报道空间等因素。成功的互联网公共事件必须能够在“媒体空间”内建构合法化的议题,克服互联网沟通结构的内在缺陷,才能实现共意动员,维持在线集体行动的成功。但是,研究者不应该夸大互联网公共事件的社会意义,其对社会变迁的推动作用受到网络舆论内在分裂倾向的制约,往往是特定的、暂时性的。互联网公共事件能否推动社会制度变迁取决于政府制度化该类事件的能力和意愿、互联网舆论的结构以及网络参与者的理性沟通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当前群体性事件的解决从维稳到矛盾化解思维转变,综治成为必然选择。应立足中国特色的社会控制理论,剖析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需要破解的难题:依靠领导批示解决问题;基层信访在政绩考核中异化;法制维权在实践中被群众延宕或放弃。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探讨如何才能实现群体性事件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美国基于偏见而产生的仇恨犯罪及立法、实施机制相当完备,但存在概念模糊、正当性不足、惩罚必要性等质疑。我国近些年群体性事件频发,但不宜引入仇恨犯罪概念。目的犯、身份犯和聚众犯罪是对美国仇恨犯罪的理论照应,因应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方法是通过树立刑事治理观化解冲突。  相似文献   
6.
情报信息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具有超前预警、决策依据、处置导向和防止反复等作用,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加强保障等途径有效发挥情报信息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1956年开始,毛泽东鉴于苏联的经验教训,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探索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从1957年开始,其探索发生了逆转。  相似文献   
8.
论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减缓和稳妥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是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体现 ,涉及到方方面面 ,在制定对策上 ,要实行综合治理 ,是当前有效减缓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必由之路 :1、依靠各级党政领导 ,面向社会 ,推动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 ;2、发挥情报信息网络的整体效应 ,获取预警性和内幕性 ;3、正确区分性质 ,控制局面 ;4、坚持正确处置的原则 ,善于运用法律武器 ;5、实施处置预案制度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网络舆情影响的不断扩大,其在群体性事件应对处置中的作用也日趋明显。因此,公安机关更好地认识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分析研究网络舆情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范围和传播过程的规律特点,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危机,对提升政府的执政水平和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国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有效反应机制与立法 ,认真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根据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新规定 ,并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处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