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不同产地白花前胡饮片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白花前胡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饮片的挥发油,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鉴定了挥发油中21种主要成分,其中有6种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超过60%。结论:主产区白花前胡饮片的挥发油成分没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质量控制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安徽道地药材白花前胡内生真菌进行培养分离与鉴定。方法 通过组织块法对宁前胡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进行鉴定。结果 从宁前胡中共计分离得到41株内生真菌,分属于10属21种,分别为Fusarium、Penicillium、Aspergillus、Alternaria、Tricladium、Phoma、Collariella、Rhizoctonia、Colletotrichum、Trichoderma。分布最广的类群是镰孢霉属Fusarium sp.,其分离频率为29.27%;其次是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其分离频率均为19.51%,为其优势种属。结论 宁前胡中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宁前胡中内生真菌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托马斯·戴逸、卡尔·帕顿、大卫·沙维奇、威廉·邓恩、斯图亚特·S.内格尔、叶海卡·德罗尔、戈登等代表人物的重要观点,可以认为政策分析理论从不同角度看存在政策分析与政策倡议、研究型分析与快速分析、前瞻性分析与回溯性分析、内容分析与过程分析、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政策的分析与为政策进行的分析等六大类型。通过类型研究,可以更多了解政策分析的范畴、多样性和目标差异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不同生长条件下宁前胡中挥发油成分,研究野生和栽培宁前胡挥发油成分含量及种类的区别。方法 以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野生和栽培宁前胡、宁国市万家乡镇栽培宁前胡、宁国市栽培宁前胡(统货)为样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甲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宁国市中溪镇野生宁前胡总挥发油含量为98.58%,栽培宁前胡总挥发油含量为93.48%;万家乡栽培宁前胡总挥发油含量为99.50%;宁国市栽培宁前胡(统货)总挥发油含量为95.89%。宁前胡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8个成分,烯烃类为主要化学成分,不同生长条件下宁前胡中烯烃类含量分别为野生宁前胡65.26%,中溪镇栽培宁前胡89.88%,万家乡栽培宁前胡62.08%,栽培宁前胡(统货)66.11%;所有烯烃类成分中,α-蒎烯的含量均最高。结论 野生和栽培宁前胡中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可以通过闻“气”辨别野生前胡与栽培前胡。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研究白花前胡香豆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蛋白结构特征,并明确关键酶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方法 通过白花前胡前期转录组测序,确定前胡香豆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序列,利用蛋白质结构分析预测软件对关键酶蛋白进行系统预测分析,并通过qRT-PCR分析盐胁迫下关键酶基因的变化规律。结果 关键酶基因编码蛋白都有着各自特殊的保守结构域和三级结构;0.15 mol/L NaCl处理4 h对PAL和4CL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最高,比对照组上调1倍;而COMT-S和GXM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 受盐胁迫后上调表达的香豆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可以提高植物对逆境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花前胡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白花前胡中共分离5个化合物,分别是异紫花前胡内酯(Nodakenetin)、噢洛内酯(Oroselol)、紫花前胡素D、Pd-C-Ⅱ、Marmesin-11-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花前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香茶菜及同属植物微性状鉴别特征。方法 采用500万像素电子摄像目镜,应用景深合成技术合成微性状鉴别图片,观察4种香茶菜属植物的新鲜及干燥叶片的微性状特征。结果 在叶尖突起程度、毛茸的长短与分布方面,4种香茶菜属植物叶片的微性状有明显不同:岐伞香茶菜和显脉香茶菜密被较长毛茸,叶尖极度突起或明显突起;香茶菜和大萼香茶菜稀被较短毛茸,毛茸多分布在叶脉、叶缘,叶尖微凹或突起。结论 微性状鉴别方法简便,可以区别香茶菜属不同植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安徽几种香茶菜属植物叶表面的毛茸和气孔的显微特征差异。方法 应用表面制片法对4种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歧伞香茶菜、大萼香茶菜、显脉香茶菜的叶表面特征进行显微观察。结果 4种香茶菜属植物叶表面特征有显著差异:香茶菜具有长短两种腺毛,歧伞香茶菜和大萼香茶菜仅具短腺毛,显脉香茶菜仅具长腺毛且腺头较大;歧伞香茶菜的非腺毛最长,细胞数最多;大萼香茶菜气孔密度高且较大。结论 可从叶表面毛茸和气孔的特征鉴别4种香茶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