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2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质性阻碍是反倾销法损害认定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和实质性损害、实质性损害威胁共同构成反倾销法中的损害要件。实质性阻碍在反倾销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总体上探讨反倾销法律制度经济和非经济的合理性,并分析其在实质性阻碍标准中的应用,同时也将审查特别适用于实质性阻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各国经济处于缓慢的复苏阶段,而经济学界和联合国的预测并不容乐观。在此期间,各国为保护本国经济,纷纷出台了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不顾长久的发展考虑,而是利用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机制,打击外国商品的进入。我国就是最大的受害者,遇到了各国的贸易壁垒,使得我国出口商品遭受严重的打击,2009年贸易量大幅度下跌,为此,我国企业必须积极应对挑战,做好应对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从竞争法角度看反倾销法律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海霞 《河北法学》2004,22(3):61-64
反倾销法律制度是WTO法律体系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自GATT第 6条确立反倾销法律制度以来 ,许多国家都在国内制定和适用了反倾销法 ,但是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反倾销法的滥用就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于是就提出了是否要改革现有的反倾销法 ,以及如何进行改革的问题。试图从竞争法的角度来论证反倾销的不合理性 ,并指出了我国在未来的取舍  相似文献   
4.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2):190-214
This article draws on industry-level data to analyz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use of the antidumping statute by 10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 against China. Test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nese import competi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explaining the pattern of LDC antidumping initiation against China. Macro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rowth rate also play some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pattern of LDC antidumping determination against China. Importantly, statistical analyses did not yield any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China's membership 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has disciplined developing countries' use of the antidumping policy. The paper conjectures that China's Most-Favored-Nation status under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designation of China as a nonmarket economy in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until 2016, and the retaliatory incentives generated by the growing deflection of Chinese exports to developing country markets may have overwhelmed the institutional effect of the trade organization in shaping the pattern of LDC antidumping decision making toward China.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称ECFA)。ECFA在性质上虽然与一般性的区域贸易协定有所不同,但贸易救济措施同样是双方谈判过程中重点讨论的问题。从ECFA现有相关条款及台湾方面的立场来看,似乎倾向于采行重申和保留与WTO规则一致的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的制度设计。实际上,基于两岸经济关系的特殊性,ECFA若对WTO贸易救济规则适度强化更符合两岸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反倾销调查程序中,最佳信息原则的适用可"部分"免除调查机关根据核实原则对所获信息的核实职责,认定可获资料为最佳信息,并据此作出对不配合方很可能不利的裁决。被诉产品的生产企业只有积极应诉并配合调查,才能避免最佳信息原则的适用,争取好的裁决结果。  相似文献   
7.
王超 《时代法学》2006,4(5):99-104
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各种规避反倾销的行为层出不穷,反规避规则也因此逐渐出现在欧美等一些国家的反倾销法中。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制尚无统一的反规避规则,国际上对反规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中国目前对反规避措施只有原则性的规定,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则,因此有进行反规避立法的必要,以完善反倾销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张亮 《时代法学》2006,4(6):111-116
同类产品的认定是确定国内产业的基础,在反倾销损害调查中具有重大意义。在反倾销立法上,一方面应明确规定同类产品的具体认定标准,从而为调查机关认定同类产品提供指导。但另一方面,由于同类产品的认定非常复杂,因此必须规定这些标准是非强制性的、不分等级的和非穷尽性的,且调查机关还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考虑其认为相关的任何其他标准。中国的相关立法已较为完善,但其实践在局部地方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品遭受国外反倾销诉讼快速增加 ,原因主要有反倾销成为当代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壁垒、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格偏低、中国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等。为应对国外反倾销 ,我国应采取如下对策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合理定价 ,防止低价竞销 ;尽快摆脱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歧视性待遇 ;鼓励出口企业积极应诉 ;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 ;加速反倾销专业人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在反倾销案件中,反倾销调查机关为了做出倾销裁定和产业损害认定,通常需要依赖于从司法会计执业人所收集到的大量司法会计数据。在反倾销司法会计中,司法鉴定执业人依其法定身份的要求,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司法会计数据的可采性问题是决定应诉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我国反倾销应诉的实际情况,急需提高司法鉴定人执业水平,进而提高我国企业应诉过程中产生的会计数据的可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