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中对于非婚生育是否应当征收社会抚养费存在争议,而争议的背后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解读和理论适用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婚生育社会抚养费在行政收费原理下应围绕国家主体以概括量化的数字形式确定范围,避免婚姻状态对费用征收范围界定产生的影响。同时,在规范视角下,法律规定的“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属于强制性义务,但不宜解读为禁止非婚生育行为。婚生与非婚生育本质上同属于生育行为,在同一体系内应当保证费用征收的同一性。因此,必须基于理论和规范的分析,方可界定非婚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范围。  相似文献   
2.
在 2 0 0 1年修订实施的婚姻法中 ,增加了无效婚姻制度 ,规定了婚姻无效的法定情形。这是对 1980年婚姻法的补充 ,这一补充使婚姻法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Taking the ‘encounter’ as an analytic, this paper will argue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citizenship as an emergent condition that is emplaced and embodied, rather than as simply a collection of rights to be possessed or endowed. This is not to deny the importance of legal status to the ways in which one inhabits the city (and therefore the nation-state), but show how this status is modulated in the everyday to constitute a range of legitimately and illegitimately present non-citizen subjects. The nature of the encounter as a constitutive event in which particular bodies are deemed in- or out-of-place will be discussed relative to two imagined figure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represent outsiders that are deemed to be illegitimately present in Italy: the clandestino/a and the nomad. These figures have been invoked in legislation and in political and popular discourse. In this paper, they are also imagined to be encountered in the spaces of the city.  相似文献   
4.
刘伟宏 《北方法学》2010,4(3):74-80
行贿罪必须具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将"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行贿罪法定构成要件,是我国立法机关经过审慎考察我国国情、国外立法之后的选择。何谓"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在司法实践、刑法学界存在争议。关于"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解释,体现了刑法解释的变与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刑法解释结论肯定会发生变化,但在某个具体的历史阶段,刑法解释的边界又是可以划分的。恰当地理解刑法条文,必须根植于社会现实与历史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5.
日本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制度完善而具体,历史上曾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但二战后其相关制度发展缓慢,许多规定已明显不符合国际亲子法的发展趋势。为全面了解日本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制度,需要从非婚生子女的确认规则及其权益保护规则两方面全面解读日本相关法律,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及面临的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中日民间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子女婚生或非婚生地位的争端。  相似文献   
6.
钟鸣 《知识产权》2020,(2):26-38
经过历次修正,《商标法》第44条第1款从原来的绝对理由和相对理由混合规定转变为现在的单纯绝对理由条款。本文首先分析了该条款的法律适用的各个方面。其次,对其中“不正当手段”规定,结合实践提出,应坚持其绝对理由条款的性质,无需过多地关注商标是否实际使用,而应注重其不正当的意图和行为,应区分转让人与受让人的不同情况以确定是否适用“不正当手段”规定。最后,对2019年修正《商标法》第4条与“不正当手段”规定在法律适用中的冲突进行了研究,建议将对大量抢注和囤积注册行为适用第4条的规定,将“不正当手段”规定作为绝对理由的兜底条款,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相对理由的兜底条款,使商标授权确权法律规则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由于不确定利益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得它必须与取得的手段结合起来才有现实意义,因此,手段对于其性质具有决定意义当它与正当手段结合,就是正当利益;当它与不正当手段结合,就是不正当利益.同时,从刑法第389条关于行贿罪的三款规定的内部联系来看,将不确定利益归属于不正当利益完全符合立法本意.从现实情况来看,行贿案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谋取不确定利益,如果将其排除在不正当利益之外,将使行贿罪虚置、于司法实践十分有害.  相似文献   
8.
行贿犯罪所获合同利益是不正当利益,系行贿犯罪的违法所得,应当予以剥夺。合同无效制度无法解决行贿犯罪所获合同利益的剥夺问题。查办行贿犯罪案件中,剥夺行贿犯罪所获合同利益更为有效,但应根据所涉合同的具体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本质上就是一种具有垄断性质的权利,它的运行机制中包含了垄断的诱因。文章通过研究知识产权导致垄断的内在诱因及其各种表现形式,从知识产权外部规范和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设计两方面提出了解决知识产权所引发的不正当竞争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0.
行贿罪是贿赂犯罪中的一个重要罪名,在高压反腐的背景下,刑法学界对于行贿罪的构成要件、刑罚处罚乃至存废问题都存在较大的争议。保留行贿罪有利于严密反腐败刑法法网和对贿赂犯罪的惩治。行贿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备“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有利于限制刑法的处罚范围,符合刑法谦抑性。行贿罪特别自首制度符合刑法“从严治吏”的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