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法治社会,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最终要上升为法律问题。从立法的层面来看,我们认为,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明确农民工特殊性的同时,将其纳入劳动者的范畴并加以法律保护。农民工现象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法律保护的双层次性:宏观上,宪法恢复公民迁徙自由的权利,为农民工获得主流劳动者地位铺平道路、扫除障碍;劳动基本法明确将农民工作为保护主体,赋予农民工作为一般城镇劳动者应享有的各种基本劳动权利。微观上,制定劳动保障法规和规章,确保农民工作为劳动者所缺失的具体权利的逐步回归。最终达到对农民工和其他劳动者一体保护,逐步构建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社会要求的劳动法律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进而提升所有劳动者的政治经济权利与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实现身份转变对策研究——以桂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办转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农民工的身份转变,已成为加速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多予、少取、放活”是政府推进农村改革的总指针。“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付诸实施,与这一总指针一脉相承,更加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和战略抉择。在“少取”的任务总体上已接近完成、“多予”和“放活”成为“三农”新政重点的同时,“三农”问题中农民隐形利益被“暗取”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拿走农民隐形利益的“三大口子”是低价使用农民工、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和从农村大量吸储,对此,应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消除收入分配的扭曲问题,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大金融支农的扶持力度,最终实现保障农民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完善对农民工群体权益保障的若干法律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民工群体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我国农民工群体的产生是经济与社会双重因素造成的,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群体的权益,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故现阶段对如何进一步保护农民工群体权益拟提出法律建议: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倾斜保护政策;加强农民工群体与政府部门的互动,建立沟通渠道,使他们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来表达;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将其权利保障纳入法制化轨道;探求切实可行的保护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立法中,存在着严重的上位法立法重视程度不足,下位法立法盲目性严重等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立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工自组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农民工自组织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自组织存在的困难,并提出完善“自组织”的建议:修改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行政扶持力度;发展现有自组织,依附强势群体进行利益表达;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组织方式,构建有机的自组织网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