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法律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青少年身心发展特殊性决定的主观要素变化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心理条件。本文在借鉴艾里克·埃里克森等人关于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青少年期犯罪预测变量的主观要素进行了人格归因,提出自我意识作为人格系统的重要变量,对青少年犯罪心理预测变量具有深层次的影响作用,同时对教育实践中自我意识塑造的目标要素进行了关注。  相似文献   
2.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种仪式。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行为意向、个人特点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知、感受、评价和调控。初进入大学校园,从学习到生活很多问题等待去解决。如果没有健康稳定的自我意识系统为基础,他们的大学生活将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更甚者学生个体自身会出现心理的问题,导致无法完成大学的学业。  相似文献   
3.
解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对于理解其所有哲学著作具有重大意义,而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自我意识的满足。自我意识在自身获得极大满足,而这种满足本质上是虚假的,我们谓之为“意淫”。  相似文献   
4.
青年发展关系到青年的成长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目前阶段应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应超越高出生存的物质享受向精神享受转变,以伟大的思想解除功利的束缚,对生命有独特的领悟。一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权利与义务提高个人的公民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并成为世界公民。一是主客体的关系,努力形成自我意思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力,使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光彩。一是心理和生理的关系,有一个强健的身体迎接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青年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和青年自我意识的凸现,青年价值观已经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把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大致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青年价值观形态的未定性,青年价值观相对于社会其他群体价值观所具有的先锋性,青年价值观的自我肯定性、自我否定性和自我超越性,青年价值观在理想与现实取向上的二元性以及青年价值观的边缘性与中心性。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一,被誉为“群经之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周易》典籍最闪耀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今天,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如何实现自强,做到自强不息,文章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即自知自信是自强的前提,理想信念是自强的力量之源,身心健康是自强不息的基础,奋发进取是自强不息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The research selected K hospital in Kunming as the case, and applied action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how social workers helping patients construct a positive self-awareness. The result shows tha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trength theory, comprehensive service to the hospitalized psychiatric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could help patients recognize their own physical self objectively and reduce their fears and anxiety. At the same time, the life-course review and the Iceberg Theory are likely to help patients to accept themselves, find their own inner needs and strengths, and build a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elf. By providing external support and promoting the patients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life actively we could help them to build a positive social self. The paper also presented several principles necessar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ositive self-awareness of the psychiatric patients in the local context.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