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is article illuminates how performances of gender, race, and sexuality are integrated with representations of food and food performance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cooking television. Interrogating the intersections of food, gender, race, sexuality, and performance, this essay explores how the cable-television show, Down Home with the Neelys, depicts a nouveau gastro-porn anchored in the perceived pornographic level of blackness itself. The author reveals the ways that food and performances of food become a medium of gendering and racialization employed by American popular media. Through the lens of reality television, shows like Down Home (re)produce a certain type of black heterosexuality and gendered enactments of domesticity and space, while challenging dominant televisual reflections of black love and labor.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Neelys self-consciously employ a vernacular aesthetic performative of “down home” (a uniquely classed, temporally–spatially situated, and sexualized blackness) to exploit the phenomenon of gastro-porn in a highly lucrative performance that signals the entangled artifice of gender, race, and sexuality. More than offering culinary expertise and education, such cooking instruction reveals the pedagogy of gender, race, and sexuality as visual lessons of a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authenticity. This essay reveals television cooking shows as critical sites for considering the domestic laboring of gendered and racialized sexualities. In particular, shows like Down Home evince the ways that race continues to be rendered in visual terms and the enduring edibility of blackness.  相似文献   
2.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客体、客观方面的销售金额、犯罪主观方面以及该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竞合等问题,理论与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结合刑法规定与司法解释,对于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相应提出了笔者自己在上述问题上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物权的本质     
物权的本质为何,千百年来吸引许多私法学者尝试提出一家之言。然而,大陆法系多数学者执着干物权乃人与物之关系,走入歧途;普通法主流学者把物权看成一束权利,同样是打迷糊仗。本文主张物权(或本文之名词“财产权”)有三种核心效力:对世、排他、追及。任何与物有关之权利若具备三种核心效力,就是物权。财产是人与人间关于物之法律关系之组合,而非人对物之关系。此种财产关系又可分成四种典型:人对国家、人对定限物权人、人对特定人如邻居、人对所有其他人。除了人面对国家徵收高权时外,财产关系都有或强或弱的排他本质;而此关系乃自动生成,此正是对世效力之本意。追及效力虽然有时隐而未显,但在财产权移转时会当然发挥作用。此外,所有权是财产权,但非后者之同义词。所有权(而非物权)才是一束权能。  相似文献   
4.
公共治理的基本结构:模型的建构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治理结构影响利害相关者的公民资格、协商合作的有效性以及权利与义务、利益与负担的分配,是公共治理的首要主题。公共治理基本结构是由利害相关的普通公民、专业人士、职业公务人员、政治领导组成的四位一体的模型,遵循着共和主义政体"混合"与"均衡"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治理,实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本结构,需要党与政府各司其职,政府承担起扶助者、服务者、引导者和执行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本案中尸体检验情况及现场物证来源对侦破该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类似本案这样有特殊损伤的尸体,尸体检验的目的不但是寻找死因,还要通过这些特殊的损伤、切口分析出案件性质,作案目的。  相似文献   
6.
前一阶段在网络上热议的三名大学生在长江中奋勇营救落水者,却最终因为附近渔船的见死不救而殒命的话题,将对"见死不救入罪"和"见义勇为奖励法律化"问题的讨论再次推向新的高潮。事实上,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吐蕃王朝就对见死不救的法律问题做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倘能在通过对吐蕃国相关立法的特点、渊源、制度基础等问题的详细分析,找出其中对于今天的见死不救和见义勇为立法可资借鉴的因素,就能够在民族法制史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彰显其对于当前法学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党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社会阶层和谐是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阐释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的困境与障碍性因素;着重就农民工子女有效融入域市、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提出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民警的接警、出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社交心理调整不好,造成警民关系紧张的问题;遇到各种各样的不良诱惑,心理活动失控的问题;“饱和心态”的作用,影响民警的认知活动的问题;遭遇突发事件时产生心理应激反应造成的思维混乱,无所适从的问题。心理调适要求民警熟悉自己的情绪情感特点、调整认知理念、注重心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进行思维的调适;要求民警学会放松、自我暗示,实施行为疗法。  相似文献   
9.
法律和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文化必须进行一分为二的科学评析 ,以严格区分其精华和糟粕。依法治国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治国方略 ,而以德治国也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治国方式 ,所以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可以而且必须容纳以德治国的治国方式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刘冰 《行政与法》2005,(2):61-6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江泽民同志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治国方略,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思想内涵,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治国方略上的完善和创新,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较详尽地分析了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了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将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