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2篇 |
工人农民 | 5篇 |
世界政治 | 5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4篇 |
法律 | 132篇 |
中国共产党 | 5篇 |
中国政治 | 28篇 |
政治理论 | 26篇 |
综合类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反信息公开诉讼,从信息公开制度衍生而来,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信息公开诉讼。界定反信息公开诉讼,明确其制度依据,探析其举证责任、审理方式、判决方式等诉讼规则,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乃至行政诉讼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是一种面临特定伦理基础的法定犯,也是国家通过刑法重建市场信用规则 的一种手段。该罪保护的法益(即犯罪客体)是一种超个人的社会法益,即公司的信息公开制度。 因此,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犯罪构成模式应由结果本位向行为本位转换,同时,在定罪时也要考 虑量的因索,处罚最值得处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服务提供商之信息披露义务——以我国著作权法制为中心的批判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立法对网络服务提供商之信息披露义务规定得过于简单,司法实践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其原因是我国关于信息披露义务理论存在不完善之处。对诸如该义务之性质等基本问题在理论上都没有涉及,故而需要予以澄清。从著作权法之公共政策出发,构建利益平衡的信息披露义务,必须要确立它的民事义务属性,义务之履行须通过民事诉讼之方式,以符合程序正义之要求,而具体之条件应该关注网络用户隐私保护与言论自由之需求,同时建立违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易明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2,14(6):102-107
信息披露制度是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需要刑法保护。为确保刑法调整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性,"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在原《刑法》条文的基础上,对主体、客观行为和行为结果都进行了修订完善。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使"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出现了漏洞,面临可能性失灵的现实问题,收益权凭证交易这一新型合成型资产证券化产品就是例证。创新资产证券化产品,监管部门要依据其交易特征,出台相应监管规则,注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防止"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可能性失灵。 相似文献
5.
缺乏相应的信息,当事人意识不到需回避人员回避的必要性,当事人就没有申请回避的理由和依据。没有完善、充实的信息披露制度,回避制度只能处在被"形骸化"的窘境中。在我国诉讼中,回避事由信息的发现模式属于偶然发现模式。这使得我国诉讼程序正义处在低水准状态。回避事由信息披露与需回避人员的隐私权保护、司法权威的实现不存在冲突。回避事由信息披露是保障当事人诉讼知情权的应然之举。可以考虑组合使用网络披露、院内披露、文书披露的回避事由信息披露方式,使我国回避制度实在化。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本身并非次贷危机的根源,我国应该继续推进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不过,次贷危机充分暴露了美国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的制度性缺陷:信息披露制度的长期缺失以及信息披露豁免滥用的可能性。对此,《多德一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个人消费者保护法案》进行了校正。应该结合美国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的实践。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7.
日本判例学说基于会议体制运营的一般原则,一直肯定董事等在股东大会上的说明义务,1981年更以立法形式将该义务明确,并在之后30年中进一步完善。相比之下,我国公司法虽以股东质询权的形式明确了董事等的说明义务,但忽略了其与股东大会会议体制之间的理论关系,这将导致很多具体问题难以合理解释和操作,鉴于此,有必要在今后的解释或立法中明确这项义务在股东大会会议体制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社会传递的各类信息中,政务信息无疑是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信息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要以开放式信息服务为目标,在加快政府政务信息化管理方式改革的同时,努力实现政务信息共享渠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是强制性信息披露的有效补充,上市公司基于寻求信息租金的逐利性考虑,存在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动机。由于立法不够健全和上市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还存在着较多不规范性问题,因此,从立法、执法、司法等角度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进行鼓励、保护和监管是有效引导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有效运作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0.
John Holland 《Europea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96,3(3):221-247
Companies, as primary disseminators of information,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major recipients, have economic incentives to self-regulate the transmission and usage of price-sensitive information. These include increased (lost) reputation costs and adverse share price penalties arising from poor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 economic motivation for self-regulation is seen as conceptually linked to but distinct from legislative changes. Self-regulation has the strong support of economic efficiency arguments, whereas recent additional new legislative changes do not. This article examines a major corporate and institutional response to the new regulatory climate—to internalize part of the regulatory process during their regular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s.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ase companies and institutions already exist for transaction purposes. They are used as a convenient and low-cost means to pursue self-regulation and to avoid errors of price-sensitive information release. This self-regulatory process is illustrated using case material. It is clear from the response pattern presen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 self-regulatory framework by the parties has been an iterative one. The corporate and institutional systems that have been evolving seem to b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regulatory trends. The regulatory changes appear to have played a role in increasing market costs incurred by those companies with poor stock market communication practices. The article ends by arguing that new proposals to change in the formal regulatory system should recognize that further legislation is unlikely to improve the poor prosecution record. Nevertheless, legislative changes can combine with and buttress the self-regulation process to create an effective regulatory syste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