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能宝 《人民司法》2020,(1):43-49,58
在中华法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司法案例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通过研究典型案例,传承中华法系司法文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法律传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必然要求。2010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正式确立了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2018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在法律层面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对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发布指导性案例。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界对涉外行政诉讼已经形成了以主体涉外为单一标准的固定认识,并顺延出从概念到范围再到规则适用的基本思路,但是这种思路已经不能解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诸多案例,因此,拓展涉外行政诉讼的认识视角,以司法为核心,以涉外特殊规则的适用为标准判断涉外行政诉讼的范围,由此而形成多元涉外因素的判断基准,这种建立在司法实践基础上的涉外行政诉讼认识观,以涉外特殊规则为内容构筑体系,以涉外因素的多角度判断代替主体具有涉外性的单一标准;同时应当改变以专章规定涉外行政诉讼的立法模式,主张将涉外行政诉讼的特殊规则分散规定在相关条款中。  相似文献   
3.
法学研究方法,是中国学者近30年反复讨论的理论话题。通过对1981年以来的研究方法文献进行回顾,并随机抽取2001-11年发表在中国三大顶级法学期刊的310篇论文,对其7835个引证文献进行分析,对比《哈佛法律评论》2003-09年的13篇论文,研究发现中国法学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各种方法指数呈上升趋势,研究逐步科学化;2.引证中专著比例偏高,司法案例比重偏少;3.中外的司法差异分析不足,中国的司法案例较少,外国理论较多;4.影响中国法学研究方法的法系和国家走向多元化。研究揭示,中国未来的法学研究可能还需关注自身的司法问题,减少译著的简单运用。  相似文献   
4.
胡杰 《方圆》2021,(6):22-25
秦倩,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法制大队三级警长,西安市公安局公职律师,陕西省公安厅专家人才库成员,省厅、市局聘任教官。曾在《湖北警官学院学报》《陕西公安》《西安警察》杂志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发表多篇学术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5.
2020年极不平凡,是版权工作最具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党的历史上首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强调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中国法治建设。这一年,作为我国民事领域基本法的《民法典》于5月28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正式通过,《著作杈法修正案》也于11月11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值我国著作权法颁布30周年之际完成了历史上第三次重大修订。《民法典》的颁布和《著作杈法》的修订,正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具体体现。11月30曰,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全面系统阐述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念,为版权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依法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的司法实践中,口供不是惟一的证据形式,书证这一带有浓厚客观色彩的证据在案件审理中受到了审判人员的重视,尤其在民事案件的审理中更成为具有关键意义的证据形态。本文旨在对古代社会的书证制度在司法领域的运行状况进行探讨,并依托于司法案例展开各项阐释,展现古代书证制度的原貌及特征,以期为今日社会之书证制度的完善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刑事司法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有利于推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创新、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体系、维护我国刑事法律安定统一,文章从构建刑事司法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出发,就刑事司法指导性案例的创制、生效、适用及废止几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由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法律适用》《中国法律评论》和《南方周末》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日前在京揭晓。其中包括社会公众早已知晓的“张扣扣故意杀人案”。  相似文献   
9.
李彤 《证据科学》2008,16(2):205-215
在中国古代的司法实践中,口供不是惟一的证据形式,书证这一带有浓厚客观色彩的证据在案件审理中受到了审判人员的重视。尤其在民事案件的审理中更成为具有关键意义的证据形态。本文旨在对古代社会的书证制度在司法领域的运行状况进行探讨,并依托于司法案例展开各项阐释,展现古代书证制度的原貌及特征。以期为今日社会之书证制度的完善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