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东阳 《工会博览》2009,(2):138-139
丁宝桢(1820-1886),咸丰朝进士,于1876年升任四川总督,此后直至其去世都没有离开过四川,之前其在镇压发、捻军起义维护清王朝统治过程中和在山东巡抚等职任上所积累的一些洋务思想及治世思想都已经比较成熟,从而使其得以在四川总督任上有了一次比较完整的呈现和实施。  相似文献   
2.
杜敦科 《党课参考》2020,(3):110-115
丁宝桢是晚清有名的廉吏。他曾任江海关监督、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光绪二年(1876年)初,其长子丁体常被吏部以知府衔发往山西候补,先后署太原知府、蒲州知府、大同知府、潞安知府、山西河东道等职。其间,丁宝桢与长子有频繁的书信往来。在家书中,首要内容是谈为官之道。他结合自己的从政经验,教导丁体常如何爱民养民、清正廉洁、勤于司政,使其成就一番功业。  相似文献   
3.
牛文祥 《春秋》2013,(1):57-58
历下区的旧军门巷.原有一处大宅院.清末的山东巡抚丁宝桢就曾住在那儿。100多年前.丁宝桢诛杀安德海.曾使得当时朝野哗然,举国震惊。  相似文献   
4.
丁宝桢作为贵州历史上一位封疆大吏,为当时清王朝挺膺负责,功绩赫赫,其曾经参与镇压捻军起义、躬身于洋务运动、修复都江堰、整改吏治等,官至山东巡抚、四川总督,封为太子少宝,实为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齐名的中兴名臣.而大多数当代文人都是从丁宝桢生平事宜予以描述,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从丁宝桢的领...  相似文献   
5.
生于贵州织金的清代封疆大臣丁宝桢,不仅首开了山东和四川的近代工业,而且首创山东新学之始、首开四川盐政改革。不仅敢“前门接旨、后门杀人”,而且能举贤任能,识一批才以成国家栋梁,提一批官以为百姓孺子。读之令人敬俩、振奋,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丁宝桢做山东巡抚时,大太监安德海以给太后置办龙衣为名,出京沿运河南下,丁命人将其捉拿押解到济南,亲自审讯。安德海破口大骂,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奉太后之命南下,你们抓我是自寻死路。丁宝桢当即反驳:太监出宫违反祖制,我作为封疆大臣也没有接到朝廷的圣旨,你这一定是欺诈无疑。于是决定先斩后奏,连夜将安德海正法。消息传来,朝野上下一片欢腾,曾国藩由衷称赞:"稚璜(丁宝桢字),豪杰之士矣。"  相似文献   
7.
何克勤 《各界》2014,(1):72-73
清朝同治、光绪两朝,曾有过短暂的改革时期,也曾给受尽列强欺凌、掠夺而奄奄一息的满清帝国带来些许光明和希望,这时期史称“同、光中兴”。对于当时的所谓中兴四大名臣,有多种说法,光绪朝礼部尚书李端棻则认为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丁宝桢4入。  相似文献   
8.
生干遵义饱受沙滩文化滋益的黎庶昌,科场屡败,仅凭一道上书得“加恩知县”差遗侯用,不料在曾国藩教诲与丁宝桢举荐中,成了“全才之君子”、贵州走向世界第一人。从此,“西方文明”的曙光照料进了东方古国.突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箔篱,国人看到了“发达于工”“其表在人”“其核为治”的发展本质.可惜未能拯救没落的统治。品读之后,...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3,(16):21-21
济火,生卒年不详,彝名妥阿哲,据史书记载为汉代牂牁人,为南中罗甸彝族默部君长勿阿纳第六世孙,系水西安氏、芒部陇氏彝族土司之远祖。蜀汉建兴三年(225),蜀相诸葛亮南征,济火与其结盟,献粮通道以迎师,助诸葛武侯平定西南和擒孟获。武侯表封他为罗甸国王,授予"丹书铁卷",勒四十八部,部之长曰头目,其等有九,曰九扯,后又受刘禅诏,讨平普里叛乱。  相似文献   
10.
走近丁宝桢     
袁华 《当代贵州》2000,(8):42-44
织金牛场镇,是织金洞至省城贵阳之间的一个寻常小镇。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是丁宝桢的故里,很少有人把它同那位名震晚清朝野、被曾国藩赞叹为“豪杰士”的丁宝桢联系起来。牛场镇街头曾立有纪念丁宝桢的神道碑,高大壮观,气象威严,如今仅是遗址尚存。但历史的尘封,并没有失落人们对丁宝桢的纪念。山东为纪念他拍了7集电视剧,贵州文史馆为纪念他今年诞辰180周年,正筹备举办学术研讨活动。他的故里也在策划修建纪念馆,开发以他的封号命名的宫保鸡菜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