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是在民族危机、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思索“国学”与“国魂”问题的,是把“国学”、“国魂”置于关乎民族存亡、国之安危的高度来肯定其价值存在的。周恩来青年时代成长的过程,就是在各方面熏陶下不断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他从小就树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志向。  相似文献   
2.
国魂诗选》是蔡後庵魏体行书化的代表之作,其书风格调高古,意态壮美,奔放激越。融汉魏之风与苏黄特长于一炉,是近百年以来甘肃书法界的代表人物。为书法界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3.
公元一九四九,金秋十月之元,在乾坤之峰都、太极之伟岸、京城之红楼,一位伟人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时,红日高照,金风送爽,凤凰来仪,中华定鼎,立国共和,人民为魂。上溯五十万年,先民穴居野处,钻木取火,茹毛饮血。此虽野性原始,然则骨血永传,后裔繁衍无尽。  相似文献   
4.
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表明党和国家对文化是党之魂、国之魂、民族之魂的认识越来越清醒与深刻,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正在不断的探索构筑。文化强国战略的探索历程经历了文化构筑信仰支撑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逐步摸索磨合、"文化是工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四个时期后,终于走向了自信、自觉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体系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民族文化之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打追有创造活力的文化主体;继续坚持双轨并行的发展道路三部分组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把握正确路径,要走一条科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家与国从而民与国的内在关联是否紧密,能否真正结成一体,决定着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的层次与水平,牵连到整个国家的治乱与兴衰。架起千年家国梦到现代爱国魂的桥梁,必须以现代国家观重构家与国的位置,弥合传统爱国主义内在的家国关系断裂,建立起基于由家至国内在关联的现代爱国主义,进一步夯实支撑富国强军的民族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7.
疫情考验人性,灾难锻造国魂。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公布,截至2月18日24时,全国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而医治无效去世的人员,已经2004人,累计确诊人数74185人。从1月23日,武汉“封城”,湖北“封省”,直至全国各省,多步后尘,严防死守,保护人民。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泱泱华夏,百业停摆。春节假期,延长了;学校上课,推迟了;火车停开、飞机停飞、轮船停航;高速道路,封了;社区大门,闭了;乃至,除夕之夜,大年初一,正月十五,也不例外。但疫情,却没有完全退却的迹象。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最后十年到20世纪前三十年,在共同回应西方近代文明挑战的大背景下,中韩两国的儒教改革运动相互勾连、彼此携手。康有为是这场跨国儒教改革运动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他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著作以"三世说",小康、大同理论为基础,重申勘定传统,勾勒儒教未来。他1912年指挥弟子陈焕章创立孔教会,制度化地推广儒教。这些都使改革后的儒教呈现出现代化与国际化的特征。康有为的儒教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获得韩国儒者李承熙、朴殷植、李炳宪等人的呼应。李炳宪更多次来华,问学于康氏,他撰成诸多经今文学著作、在家乡兴办培山书堂,成为康氏晚年最看重的弟子。值得注意的是,中韩两国儒教的历史传承有差别,传统的宗藩关系又影响了两国知识人在看待对方时的心态;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后,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使他们面临不同的生存困境。双方的儒教改革运动在携手背后,实拥有历史继承性的以及现代语境下新产生的诸般差异。  相似文献   
9.
家风铸国魂     
常英华 《党课》2020,(4):106-107
家风是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与元素的概念,饱含着中华民族传承的精神力量。春秋赋《母训》,汉唐有家诫、诗辞和训赋,清代出《朱子家训》……这些精神食粮,穿越历史长河,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如何承担起自我小家和社会大家的双重责任,赋予良好家风生生不息的活力源泉?笔者以为,这是一个从大入小、由小放大的逻辑关系——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相似文献   
10.
<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