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22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立波 《湘潮》2006,(2):28-33
今年2月,是名将陈光诞生100周年。抗日战争时期,“陈罗”之名在山东抗日战场上人人皆知。“陈”就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代理师长陈光,“罗”就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在那血与火的岁月里,陈光与罗荣桓这对亲密无间的搭档相互支持、合作,为一一五师挺进山东后取得一系列战斗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就是在一次次生与死的斗争中,他们相知、相惜、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相似文献   
2.
山东八路军没有参加百团大战,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百团大战的直接目的是打破敌人的“囚笼政策”和进攻西北的计划,加上山东是新开辟的根据地,当时山东八路军的主要任务是“以发展为主”。所以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八路军总部没有将山东划入战区。山东党政军领导人在是否主动参战问题上意见也不一致,115师政委罗荣桓力排众议,反对集中兵力作战,主张继续以游击战为主,使山东八路军没能主动参战。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开始后,为扩大战果,八路军总部曾要求山东八路军进行大规模破袭作战,但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这一计划最终没能实施。  相似文献   
3.
余振魁 《湘潮》2005,(6):53-53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罗荣桓每当见到统伢子——杨勇,总要愉快地回忆起他当年在杨勇家做客的情景,总免不了对杨勇说上一句风趣的话:“你妈妈的手艺真好,那回我在你家吃到了最甜、最鲜的鸡肉!”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9月20日清晨,听说景仰已久的毛委员要在会师大会上  相似文献   
4.
朱玉  白瑞雪 《世纪桥》2005,(10):32-34
我们面对的,是以往编在歌曲里,让人们传唱的名字。在与他们的子女一起回忆时,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默默地凝视他们在照片上的微笑,想象着元帅们留给我们的背影。伫马太行,喋血疆场。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0师、一二九师三路大军,如拧成一根绳索的三股力量,这根绳子做成的绞索,最终套在了日本鬼子的脖子上。不管自己的名字叫什么,他们曾经有个统一的名号,叫做八路军。  相似文献   
5.
欧阳青 《党史博览》2013,(12):35-41
第四野战军是一支兵力强悍、武器精良、横扫南北的果敢先锋之师。其前身是抗战胜利后奔赴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和东北抗日联军所部。第四野战军独树一帜,初胜秀水河子,猎杀“千里驹”,四战四平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一年四季,攻势不断,走出了林彪、罗荣桓、萧劲光、黄克诚、谭政、刘亚楼、邓华、韩先楚、李天佑、陈伯钧、洪学智、刘震、黄永胜、万毅、梁兴初、吴信泉、吴克华、胡奇才、李作鹏、方强、詹才芳、程世才、杨国夫、曹里怀、温玉成、张天云、罗舜初、钟伟、江拥辉、刘贤权、丁盛、龙书金等一批战将。  相似文献   
6.
谭春兰 《新湘评论》2014,(13):25-26
罗荣桓元帅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创始人之一。罗荣桓在长期的政治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工作风格,他创造的《群众工作七部曲》和在山东抗战时期提出的“争、插、挤、打、统、反”六字方针,为山东的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政治工作“巨匠”,“群众工作的典范”。关心爱护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和长征途中,罗荣桓作为一名政治工作领导,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罗荣桓,共和国开国元帅。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为了共和国的建立,他出生入死,功勋卓著,其与夫人林月琴的爱情故事也颇具传奇色彩,被人传诵。  相似文献   
8.
罗荣桓元帅的大半生都是在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中度过的.期间,罗荣桓与山西临汾地区有着一段深厚的历史情缘. 1936年春,红军东征中,罗荣恒随红一军团驰骋于临汾的汾河两岸和西山诸县,播下了抗日的革命火种.  相似文献   
9.
黄瑶 《党史博览》2012,(11):20-23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是毛泽东所写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自1989年以来,对如何解读这一首诗争议一直不断,至今也没有停息。概括地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此诗有批林彪的意思,虽然写于1963年底,但可能在"九一三"事件后,作了修改;第二种则认为,此诗写于1963年底,不包含批林彪的内容。笔者持第二种观点。  相似文献   
10.
周书羽 《湘潮》2018,(2):33-36
正毛泽东曾写过很多诗词,但怀念战友和亲人的作品并不多,其中一首情深义重的悼诗就是《吊罗荣桓同志》。在将帅云集、群星璀璨的年代,毛泽东竟写下"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充分体现了他对罗荣桓的深厚友情和非凡器重。提起罗荣桓,毛泽东多次称其为"老实人",还说"我喜欢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应当就是他赏识罗荣桓、将其看作"一辈子共事的人"的重要原因。老实的精神品格,伴随了这位开国元帅的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