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有关乡土文学理论的分歧,根本点不在于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中的"乡土"内涵的不同理解,而在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的整体性把握上.中国文学传统中有浓厚的乡土意识,但没有乡土文学的概念和理论.新文学初期,对于美国local colour小说理论如何与中国文论对接与转换,在茅盾与周作人之间初步形成了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两个向度.这两个向度后来被鲁迅整合成相对完整的乡土文学理论,即寓乡土思念、民生关怀和乡土批判于一体的乡土文学观.  相似文献   
2.
1960年前后甫入文坛的陈映真喜爱、赞赏钟理和作品,据此扬弃现代主义,初步建立现实主义文学观,并早于叶石涛数年提出"台湾的乡土文学"概念,具有重要文学史意义。1977年陈映真却撰文批评了钟理和小说《夹竹桃》,这一反差缘于时代、社会和文坛语境的变迁。陈映真《原乡的失落》与《"乡土文学"的盲点》堪称姊妹篇,因它们都针对着史明"台独史观"及叶石涛《台湾乡土文学史导论》中"以台湾为中心"等暧昧词语中隐含着的分离主义苗头和倾向。钟理和的缺失是他于新生中国的分娩期所必有的混乱和阵痛中,未能看清整个中国的"正体"和"实相",从而发生了民族认同上的动摇。这一教训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1902.12.28-1988.5.10),湖南凤凰人,苗族,原名沈岳焕,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先生一生有500万字的著作文章,代表作有《边城》、《湘行散记》、《长河》等,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  相似文献   
4.
5.
台湾新文学思潮与大陆的新文学思潮是否存在共生关系,这一问题海峡两岸学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大陆学者一般认为,台湾和大陆的文学本同出一源,在台湾却有一些学者极力否认两岸文学之间密切的渊源关系并提出以“本土化”为标准检视台湾文学的定义、定位。《海峡两岸新文学思潮的渊源和比较》(朱双一、张羽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以翔实的资料梳理了台湾新文学与祖国新文学的密切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丁宇 《两岸关系》2013,(7):68-70
记者:您多年来从事台湾文学的研究,请问两岸文学界交流有哪些新动向?朱双一:进入新世纪以来,台湾文学发展颇快,年轻一代的新作家、新作品不断涌现。新乡土文学、生态环保文学、历史地志书写、家族文学、少数民族创作(即"原住民文学"),都有长足的进展,这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说完全的。作为学者,我还是谈谈两岸学界交流的新动向。我为台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09,(14):62-64
1977乡土文学论战 1977年,有关台湾文学精神内涵的辩论达到高潮。就如同任何事物的演变过程一般,大规模、密集的观念冲突通常是新时代降临的前奏,反映着过去所累积的问题以及未来的修正方向。这一场文学史上所你的“乡土文学论战”出现的时机,正是台湾内外发展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8.
文质兼美的乡土文学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域景物、民风民俗、风土人情对民族地区中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以提高广西民族地区中学生文学素养为例,寻找乡土文学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力,探索提高广西民族地区中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从而为提高民族地区中学生文学素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明凤英 《新民周刊》2012,(34):90-90
岁月像一阵大风,把人事吹散、聚合,也把这本动人的回忆之书,吹送到我的眼前。让一度尘封的文坛故事,某些曾是禁忌的话题,有了温润的光泽。《回首我们的时代》是一本珍贵感人的文坛回忆。更具体地说,本书像一部"时间机器",把我送回1970年代的台湾文坛。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世纪文学史是一部乡土文学在现代文化语境和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的流变史。乡土文学这个主题蕴涵着现代与传统、救亡与启蒙、幻想与现实、离去与回归等现代文学母题。乡土文学在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与批判、对现代文明的拒斥与认同等多重叙述中,折射出20世纪乡土作家们作为叙述主体巨大的精神困境,他们为中国20世纪文学书写了悲怆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