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16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五四”爱国运动86周年,吉林省劳动保障厅直属机关团委组织了“飞扬青春、展示智慧”主题辩论赛。本次活动是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总体要求,通过组织这样的活动来丰富全厅广大青年的业余生活,培养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及学习兴趣,增强全厅的活力和朝气,促进机关和各单位青年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建立友谊、共同进步,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谏言献计、  相似文献   
2.
沈文文 《刑警与科技》2013,(24):244-244
<正>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以多年的科研成就为底蕴,在国家"八五"、"九五"、"863"、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项目的支持下,率先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多元智能人机交互技术与产品,不仅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中国人的输入问题,更是保证了中国人与世界信息文明的共同进步,从而成为激励民族高科技产业奋发图强的一面旗帜。2011年5月13日,入选第三届"文化企业30强"。  相似文献   
3.
刘军和妻子程志红都是军垦后代,1978年刘军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农二师三十团粮油加工厂工作,同年程志红也被分配到同一个单位参加了工作.他们朝夕相处,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两人逐渐产生了爱的火花.  相似文献   
4.
正在基层调研中,经常听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改革开放需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共同进步?为什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必须坚持而不能有丝毫动摇?为什么一些单位中领导人既要考虑到职工中的"长板",也要考虑到"短板",把方方面面的利益都照顾到,调动集体的积极性?等等。这些问题无不反映出一个基本事实:群众工作既是宏观的"平衡"艺术,也是微观的"平衡"艺术。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11,(22):39-40
陈家平:与企业共同进步在两面针公司奉献了24个年头的自治区劳动模范陈家平,现在回想起自己刚进厂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作为一个在机床边做维修的普通职工,陈家平几十年如一日,每天都认认真真地检查和维修机器。做学徒时,跟着师父认真学,自己做了师父,就认真地指导徒弟们。勤学好问使陈家平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有一次,公司遇到一个技术难题,如果不进行改造,企业每年要多花几万元。陈家平决定攻下这个难题。他带领徒弟们日夜反复画图、实验,终于成功攻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我区又迎来了第25个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月。这两件大事有一个共同的核心,那就是和。和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精髓。自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就以和为贵,主张天人合一,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今天,13亿中国人民也正在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奋发努力。我们追求的和与奥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是中央为了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共同进步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富饶而贫困的西部地区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昆河经济带(红河片区)加快建设的一剂强力催化剂。因此,作为云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红河州边境贸易发展最具活力、最有条件的河口来说,如何抓住机遇,搭上西部大开发的这趟快车;如何用好用活这一剂强力催化剂,是我们必须面对而又要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对此,笔者根据中央省州制定出台的政策及基本发展思路,结合河口边境贸易发展的实际,对西部大开发能够赋予河口边境贸易发展的机遇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建新 《实践》2008,(10):15-16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民族与民族区域能否在更高程度上融入国家整体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自主发展之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当代中国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劳动最光荣!适逢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谨以此向代表中辛勤的劳模致敬马卫星——市人大代表。现任大众交通集团上海申新巴士有限公司49路车队副经理。心声:小小车厢百般情,张张车票送温馨,我的服务过程,您的满意历程,让简单的服务生动、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人权入宪"条款意义重大.从宪法发生史来看,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从实证法角度分析,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文本都将人权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宪法的基本原则.新中国人权保障的立法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宪法和人权不够协调等问题."人权入宪"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宪法价值目标更加明确、逻辑体系更加严密、权利规范体系变得开放,使宪法和人权满足了各自理想的价值诉求和制度表达,这不仅是人权保障的进步,也是宪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