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黙黙数着日子,入冬的第一天,我翻越了又一处大别山脉,来到了前山湾山里。青砖青瓦的半间房,靠山而建,远看像山里牛棚,房屋另一部分相嵌在山石之中。寒风像述说着什么,大别山托出另一番景致,山林变得有些沧桑,色彩似乎在调着当年底蕴,在挥笔写着那一个个刘邓大军的素描,山野与树木之间是那样沉寂,仿佛看到了父亲的身影,干瘦的老头穿着那件发黄补了补丁的军装,永远戴着那顶记载岁月的军帽,他摇晃晃地走来,操着一腔浓厚的山东口音说着什么。我惊愕地睁大眼睛,是父亲吗?他怎么又从大别山深处走来,还带着一丝坚毅的目光。穿着补丁军装的老人开口了,站在我身边的是父亲的战友周立才,一位守望大别山的老兵,一位饱含风霜的长辈。他的脸宛如雕刻一般,凸显出一种精神,似乎把整个大别山刻在了脸上。我揣着一颗敬仰之心,仔细端详着这位85岁的老人,他守候着这一片大别山整整25个秋冬,他的眼神已经告诉我了太多的往事和不变的心境。  相似文献   
2.
1992年12月11日,我第一次走出了自己的村庄。不知谁家的第一声鸡叫,吵醒了睡梦中沉寂的村庄。父亲、母亲和我年逾七旬的祖母早早地起来,为我拾掇出门的行李。穿上那身肥硕的没有肩章和领花的军装,戴上那顶没有帽徽的军帽,村民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