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7篇
  免费   389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2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6530篇
中国共产党   324篇
中国政治   1516篇
政治理论   279篇
综合类   225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711篇
  2013年   716篇
  2012年   813篇
  2011年   1082篇
  2010年   738篇
  2009年   801篇
  2008年   881篇
  2007年   531篇
  2006年   561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468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370篇
  2000年   379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预防应当成为刑法的重要目的。刑法学者虽然口头承认其重要性,但在理论研究上对预防功能始终充满警惕,认为预防具有内在扩张逻辑。因此,学界提出用法教义学体系对预防进行控制。但法教义学的控制方案无法提供清晰的标准和明确的方法,显得左支右绌。预防水平实质就是刑法的调整范围和刑罚的严厉程度,对它的控制应当使用经济分析的方法,以成本控制的形式进行。成本控制下的最优预防应当成为刑法的规范目标。成本控制理论不仅更加开放和统一,还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法教义学控制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法教义学者将体系化等同于理论统一。  相似文献   
2.
1997年《刑法》以数额为中心的定罪量刑标准缺乏社会适应性;各法定刑量刑幅度交叉现象严重;贪贿犯罪刑罚减免规定存在"宽严皆失"的弊端;生刑与死刑差距过大,资格剥夺措施一直缺位。《刑法修正案(九)》虽针对诸多问题作出了调整,但贪污与受贿的关系、终身监禁的落地实施等问题仍有待研究。为此,应降低贪贿入罪标准,扩大地方自由权,以无期徒刑重构终身监禁制度,厘清贪污受贿关系并严密刑罚裁量情节,废除贪贿犯罪刑罚减免制度。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的终身监禁,其法律性质在动态上表现为"终身监禁是死刑缓期执行制度一种情形的例外规定",在结果意义上表现为"不得减刑、不得假释的无期徒刑"。有些学者将终身监禁表述为一种"特殊刑罚措施",这种"特殊性"应当就表现在终身监禁与死缓制度、无期徒刑执行制度这种动态上和结果意义上的联系上。在重大立功的适用方面,死缓期间犯罪人有重大立功情节,应当在缓期两年期满后减为有期徒刑,但是在无期徒刑执行阶段,终身监禁者不得因重大立功否定终身监禁具备适用的法律依据。终身监禁与死刑的废除紧密关联,在部分废除死刑罪名的当下,应当整合终身监禁与限制减刑的价值功能;在未来死刑全部废除的情况下,可以将终身监禁作为一种独立的刑罚种类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4.
课堂研究的方法受到人类学、阐释学、现象学的影响,更加注重对课堂情境中发生的现象及其背后的意义的研究,因此,深描和解释方法在课堂研究中引起较为普遍的关注。深描是深入的、厚实的、详细的问题性经验的描述,旨在澄清一种倾向和组织行为所存在的意义。深描有真实性、深入性和近经验性等特点,深描的类型主要有微观式深描、情景式深描、交互式深描等。解释是对一个相关术语的意义进行阐释和理解的过程,它的意义在于理解。解释具有创造性、情境理解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其类型可分为深解与浅解、局内外与局外人解释、分析式与描述式解释等。课堂研究中描述和解释总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在描述中解释,在解释中描述,二者融为一体,有助于研究者进行细致、聚焦、深入的课堂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文本中同时存在着"公共财产""公共财物"这一对相似的概念,导致人们对这两个概念难以形成清晰和统一的认知,进而影响刑事司法实践中对贪污罪条文"公共财物"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和适用。单从概念上进行分析,"公共财物"和"公共财产"的内涵都具有公共性,唯一不同在于外延是否包括财产性利益。但从法律方法视角进行分析,对于"公共财物"这一概念应当作出扩大解释,包括货币、物品和财产性利益在内。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司法工作人员通过宪法解释、法律解释、指导案例、裁判说理等法律方法分析路径,可以有效消解这一对相似概念所导致的司法适用困境,更准确地处理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落实反腐败工作,实现司法公正目标。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