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583篇
中国共产党   130篇
中国政治   549篇
政治理论   79篇
综合类   3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暴力犯罪与暴力抗法日趋严重,在制服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警察在徒手擒徒手反抗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持械具反抗以及徒步追擒徒步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时,经常发生警察伤亡。因此,在擒获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动作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的《在流放地》展示了新旧时代交替过程中,仪式与暴力的运行方式的变迁。在古旧的刑罚体系中,绘制仪、耙等工具以不同的功能在十二个小时的行刑仪式中展演暴力;而人则在仪式化的暴力下,被降级为动物性、工具性的存在,丧失反抗能力,臣服于暴力。作品中新指挥官上任后的新时代,仪式式微,权力空间从公共景观转向封闭场所,惩罚对象从肉体转向灵魂,暴力隐匿。但是,式微的仪式仍有着潜在的力量,暴力终会以某种形式复归。  相似文献   
3.
回应民众诉求,治理主体多元化一提起网络生态治理,人们很容易想到令人不胜其烦的“标题党”,想到网络暴力,想到流量造假。事实上,无论“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还是“炒作绯闻、丑闻、劣迹”;无论“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还是“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无论“通过人工方式或者技术手段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还是“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这些存续已久、破坏网络生态秩序的各种乱象,都在整治之列。《规定》回应了民众诉求,提出了制度约束,令人拍手称快。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九)》将袭警行为新增为妨害公务罪第5款并规定从重处罚,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理论界就是否新增"袭警罪"的纷争,为实现条文间的协调以及法律规制范围的明确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在适用过程中,应明确妨害公务罪的主要客体为正在执行的公务行为;对"警察"的理解应不限于被授予警衔的人民警察,公务的"正在执行"也不应局限于严格的上班时间;同时还应结合社会危害性内容,将暴力限制为对警察的人身暴力,其程度应为轻微伤以上,轻伤以下,并且适当考虑暴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6.
在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对妨害公务行为多以妨害公务罪处理,这是“刑法万能主义”的表现。刑法与行政法之间存在一定张力,应当将刑法前置作为边界划分依据,发挥行政处罚的兜底性效果。对妨害公务行为按照“形式入罪—实质出罪”的模式处理,即以法益为导向,对“暴力、威胁”为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进行实质解释,在社会治理上合理选择处罚方式。如此才能厘清法法界限,既避免刑法效力外溢,又防止刑法沦为行政法的附庸,促进行刑衔接,形成犯罪防控的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7.
严新 《天津检察》2006,(1):36-37
妨害公务犯罪是一种暴力妨害执法机关及其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暴力妨害公安干警依法执行职务的妨害公务案件时有发生,由于公安干警特殊的身份,使妨害公务犯罪案件的证据存在一些瑕疵。本文试就妨害公安干警执行公务犯罪案件证据存在的瑕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程彤华 《政法学刊》2002,19(1):31-33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同为侵犯财产的常见犯罪,抢劫罪是采用暴力或以暴力为内容的胁迫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可以是采用暴力或暴力威胁强索财物,也可以用其他威胁或要挟手段当场或在其他场合索取财物。两者容易混淆,但在犯罪要件上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全问题是关键.北京奥运会面临着国际恐怖组织、"东突"分离势力、台湾分裂势力的严重威胁,也面临着赛场暴力、"集中性"违法犯罪的困扰,这些安全问题的发生将严重危害奥运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危及国家的主权、国家声誉.应建立配套协调的安保体系以保障奥运会的安全.要协调好安保与节约、高效,安保与国家主权,安保与人权保障之间的矛盾.安全奥运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3日,柳河县发生了一起父亲棒杀逆子的惨案。死者邵林,是黑龙江某大学2003级学生,他自幼娇生惯养,上高中及大学后,又长期痴迷于网络暴力游戏,常常以磨刀砍物或虐杀动物为乐。性格自闭且凶残。当他因素要笔记本电脑而与父亲发生口角时,竟持刀弑父,厮打中,被愤怒的父亲数棒致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