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6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47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裁判要旨】借条空白处的公司盖章应由公司承担反证义务,公司无法证明借条空白处盖章的合理性,应承担相应责任。债权人主张盖章公司应承担担保责任,但未尽到审查公司担保决议的义务,公司应承担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的补充清偿责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举证证明公司财产独殳于股东个人,不能证明的,应在公司的责任范围内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相似文献   
2.
自动驾驶汽车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人类驾驶,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及"学习能力",但是其缺乏人之"理性",也没有被拟制为法律主体的正当性价值基础,立法不宜赋予其法律人格。自动驾驶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侵权中,必须以剥茧抽丝的方式,在区分引发事故不同缘由的前提下进行责任厘定。现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及产品责任虽仍有一定的适用空间,但却难以企及使用人并不存在过错,产品缺陷及因果关系难以证成的情况。面对上述困境,应对产品责任举证规则等方面进行适度修葺,由生产厂商承担侵权责任。在适当情况下,由使用人承担公平责任。  相似文献   
3.
《中国司法》2005,(3):112-112
在办理“保全证据”的文书送达公证时,公证员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无异议,但对审查的内容产生了分歧,有部分同志认为不但要审查申请人所送文书的“真实、合法”,还要审查所送文件中涉及的内容是否成立,并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供申请所送文书中涉及到的相关证据材料,如:我处办理的“债权转移通知”和“债权转移协议”两份文书的送达,不但要审查两份文书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还要申请人举证证明债权是否真实、合法和债权是否成立。这种认识对吗?  相似文献   
4.
行贿罪案因其固有的“无现场”、“单线联系”和涉案主体的“共利共害”等特征 ,一直是司法实务的难点。行贿犯罪对转型期中国危害的严重性 ,使其成为司法工作的重点。从实证分析的角度 ,对该类案件的证据实务进行剖析 ,将为司法实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判断创造性时常遇到"公知常识"的问题.我国专利<审查指南>(在后面称为"审查指南")对"公知常识"的定义尚不明确,这样容易在专利申请人、代理人和审查员之间引起争议.  相似文献   
6.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使公诉人面临着新的课题,即在法庭上如何举证。在过去纠问式庭审方式中,举证主要由审判长承担,公诉人只做辅助性举证,而实际上举证责任由审判长和公诉人共同承担。然而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在控辩式法庭上,举证责任则全部由公诉人承担。公诉人在法庭上不仅要出示证据,而且还要运用证据进行论证,证实犯罪。审判长则不再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7.
8.
9.
作为ICANN用以解决网络域名与商标争议及“域名抢注”纠纷的规则,UDRP规定对网络姓名权的保护仅限于可以被作为商标保护的姓名财产权;对于争议的程序要件,UDRP规定了相应的规则选择规则、证据规则以及审理规则,并规定了姓名权人作为原告的举证义务。尽管如此,UDRP仍然不能将姓名权完全纳入其保护机制,使ICANN真正发挥管理国际通用顶级域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诉讼时效中断之举证责任的分担应依据当事人的诉求和抗辩,在当事人进行适当的分配,实现举证责任的合理转移.权利人应当对其所主张诉讼请求依据的事实进行举证,义务人则应当对其抗辩的诉讼时效所依据的事实进行举证.权利人和义务人就诉讼时效提出抗辩和再抗辩,则应当分别对其抗辩和再抗辩予以举证.义务人和权利人对诉讼时效的抗辩和再抗辩都无法举证和充分举证时,应作出有利于权利人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