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9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烽 《亚非纵横》2007,(1):43-48
第二次朝鲜核危机自2002年10月爆发以来,迄今已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随着六方会谈的复会,目前很可能将进入第四个阶段。文章梳理了朝核问题的由来和最新发展,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朝核问题的症结所在,分析了朝核问题发展的四种前景。最后,文章对朝核问题与中国的战略关联度、朝核问题的战略态势以及中国应对各种情况的多手准备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始终未能阻止朝鲜拥核步伐。朝核试后,美对朝政策有了新的调整,六方会谈得以复会。但美朝双方受各自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的限制,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的尖锐分歧难以解决,朝核危机仍存在再度升级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刘乃强 《南风窗》2007,(16):18-21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第六轮会议于7月18日至20日举行之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会议进行第二日,朝鲜正式宣布已在7月14日关闭位于宁边的核设施。由于这是朝鲜自2002年以来接近6年时间,与美日韩等六国历经五个回合多次谈判、周旋,并响应美  相似文献   
4.
邵峰 《理论视野》2007,(5):11-13
中国正处在和平发展道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正确了解并处理好同周边国家的国际关系,则是外交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为此,我们特组织了以下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自第二轮朝核危机以来,中国积极斡旋促成了北京三方会谈,确立并巩固了“六方会谈”机制。通过“六方会谈”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虽然中国在六方会谈中发挥了缓解紧张局势、协调各方立场和出色完成会谈各项任务的重要作用,但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仍取决于朝美是否能达成妥协。正因如此,中国应继续坚持“六方会谈”框架,规劝朝美并充分发挥韩国的协调作用,协调俄、日相关国家立场,制定好应对“六方会谈”失败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徐欢 《学理论》2010,(1):63-64
朝鲜核问题是当前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与中国的战略关联度很高。朝鲜核危机中,中国被动地卷入其中,难以独善其身。中朝之间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历史和政治联系。朝核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安全利益、政治外交利益和战略缓冲空间。如果朝核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一旦发展到武装对抗的地步,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战争的波及。  相似文献   
7.
朝鲜第四次核试爆触发朝鲜半岛新一轮危机,并激发了学界重新审视停摆多年的六方会谈的兴趣。本文强调,朝鲜弃核的愿望以及国际社会能给予朝鲜的回报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因素。作为朝核问题的多边对话机制,六方会谈仍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无可替代的重要平台。本文尝试对六方会谈过去的成就与不足做出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为推动会谈的重启,提出如下建议:(1)调整六方会谈的议程设置,并行推进朝核问题以及朝鲜半岛和平机制问题的谈判;(2)在六方会谈短期内重启无望的情况下,创设灵活的小多边磋商新路径;(3)重启后的六方会谈可考虑设立内生的、普遍性的约束性机制,增加成员国违约成本,提高会谈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外交评论》2015,(4):137-156
奥巴马政府称其对朝"战略忍耐"政策为"接触"与"施压"相结合的双轨政策。"战略忍耐"政策是奥巴马主义的典型案例,体现了奥巴马的核心外交原则。奥巴马政府并未将朝核问题视为优先考虑的外交议题,而是依靠制裁和多边外交,在问题出现时慎用武力、管理危机,为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服务,却无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过去六年,美国对朝"施压"多于"接触",朝核问题非但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朝鲜的核能力反而日益增强,美朝关系进一步恶化。奥巴马在总统任期的最后阶段,必须扭转美国在美朝互动中长期被动反应的局面,将消极的对朝"战略忍耐"转变为积极的对朝"战略塑造",才能走出对朝政策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朝鲜半岛的战略稳定是保障东北亚安全与稳定的核心因素,因而一直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相关国家的高度关注。2011年岁末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去世带来的朝鲜政坛变化以及相关各方的不同反应,再度要求我们进一步理性审视东北亚可能出现的新变局,判断这些变化将推动东北亚局势及世界局势向什么方向演变,以及思考身处变局的中国应该作出何种政策或战略调整与应对。为此,2012年1月6日,《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举办了"东北亚新变局及其战略影响"研讨会,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将部分与会者的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目前的国际法由于诸多方面存在缺失,在调整朝核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以至于在对朝鲜进行核实验作出评价时,国际社会陷入了只能喊喊口号,做做道义谴责的窘境。无论从限制核试验,还是限制核军扩,都存在无法可依的情况。而在当今国际大环境下,大国,尤其是超级大国,在国际法的订立与修整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为何却不见其作为,其中原因值得商讨。而且,朝鲜在退出《不扩散武器条约》的过程中,为何不见其阻止,其合法与否仍然值得判定。这篇论文就以上提及观点,以及其中问题的发现,个人观点的阐述,解决途径的构想等方面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