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 《学理论》2012,(15):26-27,35
政治稳定与否,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关系着本国国民的幸福生活和前途。我国的政治稳定将依法治国作为总方略,将以人为本与发展作为其核心理念和关键点。为了寻求保持我国政治稳定的路径,必须要从党的建设、政府职能的优化和完善以及文化建设的角度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增长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增长,并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发展相和谐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是对科学发展观"人本精神"的进一步阐释,其目的是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这种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理念,二者统一于中国未来发展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3.
刑罚权从扩张滥用到谨慎谦抑地适用是法治从野蛮到文明的标志之一,在刑罚权发展的历史阶段中,我国古代的刑罚权思想极具特色。既有慎刑思想,又有重刑思想,二者在不同时期占居着不同的位置。而"德主刑辅"和民本思想又体现出恤民、惜民的进步意识。探析我国古代的刑罚权思想,有助于理解刑罚权具有超越犯罪控制本身的社会影响,启示当代中国遏制刑罚权的扩张本性,张扬刑罚权恢复正义、保障人权以及矫正罪犯的本分,  相似文献   
4.
师德师风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的客观需要.我们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崭新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切实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以人的权利和需要为本,关注人民生命权和生存权,满足心理、健康和发展需要;以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人命关天、救灾无国界,信息全面、公开、透明,首次为遇难民众设立全国哀悼日等四个与时俱进的救灾特色,实践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各国媒体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界定公安监管基层基础工作的范围和重点,找准基层基础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公安监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公安监管基层基础工作的切入点定位于强化民警队伍建设,着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切实把公安监管基层基础工作的突破口定位于强化监管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和后勤保障建设,着力体现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切实把公安监管基层基础工作的基本点定位于强化监管业务规范化建设,着力体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我国政府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以人为本,是对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确解读,也是校正政府价值定位的新起点。本文首先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进行解读,其次分析了以人为本在我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传承,并分析了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对全能主义模式下"为人民服务"的继承与超越。本文的结论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不仅是党和政府服务宗旨的再次张扬,而且是我国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为政府行为模式的确定和制度体系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育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会对大学教育的关注似乎更集中于教育收费和职业选择,大学自身的使命关照更多地集中于在科技创新和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这使现实的大学教育忽视了对社会、对人类、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应当重视人文关怀在教学中的作用,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前许多中小民营企业都存在员工薪酬增长缓慢、员工职业稳定性较低、带薪休假难以落实、职业培训形同虚设等问题。加强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权益保障的思路和举措是:要教育和引导中小民营企业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加强中小民营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的法治化机制既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也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