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引用本文:卜振兴.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J].求实,2017(2):67-80.
作者姓名:卜振兴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天津,30007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三次产业动态协同发展机制研究"(10ZD&027),教育部一般项目"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2009JYJR031)
摘    要:近年来,提升政策透明度逐渐成为了货币政策实践操作的趋势。针对货币政策出现的这一新变化,系统分析了货币政策透明度提升的理论基础,即预期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实践来看,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建设经历了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平台期和快速提升期等四个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宏观调控重要组成部分的货币政策,也应该创新政策工具、转变政策风格,以满足新形势下宏观调控的需要。

关 键 词:货币政策  透明度  预期理论  信息经济学理论  动态不一致性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