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在线公共服务补救的理论内涵及框架研究
引用本文:张渝,邵兵家,刘雪艳.在线公共服务补救的理论内涵及框架研究[J].重庆行政,2021(2):32-37.
作者姓名:张渝  邵兵家  刘雪艳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大学市场营销系
基金项目:2020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政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众在线公共服务补救满意度的提升策略研究";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危机事件中非主流舆论与公众情绪联动演化规律研究"
摘    要: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公众情绪往往重于信息的真实性,网络舆情的"后真相"效应越加凸显,这大大提升了网络舆情治理的难度,使网络舆情暴发后的治理更难实现良好效果1].由此,许多学者提出政府应改变网络舆情的治理思维,注重网络舆情的可预期性、可预防性2] ,加强网络舆情预期管理,由事后监管为主变为事前塑造为主,在个体性事件尚未演变为群体性事件前就展开补救,使事件的网络信息内容始终体现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核心价值,从根本上降低网络舆情的产生1-2].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