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的“以才学为注”
引用本文:唐爱明.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的“以才学为注”[J].求索,2009(8).
作者姓名:唐爱明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07XZW007)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有"以才学为诗"的特点,从而在文学阐释学中相应地出现了"以才学为注"的知识性阐释现象。本文追溯"以才学为注"的阐释方式出现的历史原因及其源流,并重点分析了这种阐释方式中的最主要的"典故诠释"的三大局限:一是在典故密码的译解过程中,同样患有知识考证型阐释的"释事忘义"弊端;二是出于"无一字无来历"的意识,人为拔高拓宽作品的内涵,把根本不是典故的常用词当作典故,或者仅凭字面相似就疑为典故,从而导致作品解读的人为复杂化;三是对典故密码的错误破译,导致文本内嵌意义的错误阐释,甚至意义完全相反。

关 键 词:阐释学  才学  典故  “以才学为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