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艾灸联合抗组胺药治疗EGFR-TKI引发的慢性瘙痒疗效及作用机制
作者姓名:刘佳保  张鹏程  伍健平  刘畅  张浩  刘新如  周美启  吴生兵  祝永福
作者单位: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2;3.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4.经脉脏腑相关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8;5.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基金项目:安徽省卫生健康科研项目(AHWJ2022b053);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专项课题(YLFW2304);浙江省中医药科技项目(2023ZL467)
摘    要:目的 观察艾灸肺经腧穴联合抗组胺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诱导的慢性瘙痒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2例口服EGFR-TKI致慢性瘙痒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温和灸治疗。采用改良Duo氏瘙痒评分、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瘙痒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type 1,TRPV1)、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P物质(substance P,SP)、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Duo氏瘙痒评分、瘙痒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RPV1、PKC、SP、PGE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 艾灸肺经腧穴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EGFR-TKI诱导的慢性瘙痒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RPV1通路相关。

关 键 词:艾灸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慢性瘙痒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