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五十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实践——社会发展动力层次的配置及其相互转化
引用本文:赵厚钊.五十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实践——社会发展动力层次的配置及其相互转化[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1999(Z1).
作者姓名:赵厚钊
作者单位:中共攀枝花市委党校
摘    要: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运动过程,运动需要动力源泉。人类社会的发展,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运动过程,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特殊的社会发展规律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统率下,在各自独特的范围和层次中发挥着其他规律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五十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必须合理构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层次体系,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的构建与我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有意识的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人的活动来推进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需要是物质资料的需要。马克思说得好,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宗教、哲学和其他。要满足人们吃喝住穿的需要,就必须进行生产活动。生产活动是通过生产力的运动来实现的,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的或者是最基本的动力。在生产力这个动力系统中,人又是最积极和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以人民为主体权属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为人的彻底解放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制度基础,这就为生产力发展开辟了最广阔的前景和施展空间。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直线性发展的,在社会主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